张良妙计安天下,刘邦论功行赏,萧何却排第

众所周知,帮助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不少,尤其是张良,由于擅长谋略,被人们称道“张良妙计安天下” 。
作为开国皇帝,当然对功臣要论功行赏,然而刘邦分封的功臣中,萧何排第一,曹参排第二,张良却只分到了一个小小的留县 。难道张良的功劳不够大?还是刘邦另有想法?
1.萧何的事迹
萧何是沛丰人,秦朝时期他就担任沛县县吏 。萧何为人随和,好结交朋友,而当时刘邦是泗水亭长,年龄也与萧何差不多,两人因工作经常见面,不久就成为了朋友 。
秦二世时期,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沛县县令害怕被杀,就找萧何,曹参等人商量起兵的事,萧何就顺势推荐了刘邦 。
于是县令找到刘邦一起起义,跟随刘邦的人特别多,这令县令担心控制不了刘邦,就把刘邦拦在了城外,还抓了推荐他的萧何、曹参 。
刘邦发现城内情况有变,就包围了城池,萧何和曹参也逃出了城,投奔了刘邦 。三人见面后,决定拿下沛县 。刘邦写了一封告沛县百姓书,百姓非常信任刘邦,于是攻入县衙,杀了县令,开了城门迎接刘邦 。
随后,大家推举刘邦为县令,但刘邦不愿意,萧何就提议用抓阄的办法决定县令 。当然,这是萧何想让刘邦做县令的计谋,最终还是刘邦做了县令 。
【张良妙计安天下,刘邦论功行赏,萧何却排第】秦二世二年,同作为推翻秦朝的起义军,项羽和刘邦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当关中王 。
当时,萧何坐镇后方,督办军需粮草,由于萧何供应及时,大大提高了刘邦军队前进速度 。刘邦先项羽一步进入了咸阳,秦王子婴献城投降 。
进入咸阳后,萧何没有去收集财物,而是首先去清查秦朝的户籍、地形、法令等档案,把它们收藏起来,留到以后查看 。不久,项羽也进入咸阳,而项羽的手下韩信由于不受重用,改投了刘邦 。
谁知,韩信投奔刘邦后也不受重用,失望的韩信就策马而去 。萧何觉得韩信是个人才,于是骑马追赶,直到天黑才追上 。在萧何的苦劝下,韩信终于留了下来,跟着萧何回到了汉营 。
萧何力荐韩信,刘邦听取了他的建议拜韩信为将 。再后来楚汉战争中,萧何一直是坐镇关中,安抚百姓,恢复生产,负责兵员和粮食的补给,这稳固了汉军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
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多次战败,弃军逃跑,而萧何不断帮助刘邦征发军队,重振旗鼓,使得汉军屡次转危为安 。刘邦能够最后战胜项羽,建立西汉,萧何功不可没 。
刘邦称帝后,论功行赏,萧何为首功,但群臣却不同意 。这时关内侯鄂千秋说,楚汉战争期间,萧何不断向前线补充军力和粮食,而且保全了关中,应当记首功 。群臣无可反驳,这样刘邦就定了萧何为首功,并允许他带剑穿鞋上殿 。
2.张良的事迹
张良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后裔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张良为了报秦始皇灭韩国的仇,暗杀秦始皇,但没有成功 。秦二世时期,张良受到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也招揽了100人起义 。
但张良的队伍人太少,难以成事,就想投靠景驹(自立为楚王的农民起义领袖),结果在路上遇到了刘邦 。两人一见如故,促膝长谈,张良的主张都得到刘邦的赞同,张良感觉找到了明主,从此跟随了刘邦 。
随后,张良跟随刘邦向咸阳进发,一路上张良不断向刘邦出谋划策,给刘邦进咸阳助了一臂之力 。进入咸阳后,张良又力劝刘邦节俭,不要贪图享乐 。
接着张良还建议召集当地的豪杰,给他们约法三章,刘邦都一一采纳,使得秦国百姓都十分拥戴刘邦 。后来项羽设鸿门宴想杀刘邦,又是张良事先拉拢了项伯,使得刘邦在鸿门宴化险为夷,逃脱一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