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皇帝梦难圆!五丈原前诸葛亮到底在等什么( 三 )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 , 诸葛亮开始了第三次北伐 。与其说这是一次主动的进攻 , 莫如说是被迫出兵以解除益州北边的威胁 。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 , 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得而复失 , 魏国已在陇上加强了军力 , 武都、阴平距西蜀江油关(今平武南坝)不远 , 江油关一旦有失 , 涪城(今绵阳)这一成都的最后屏障就会直接受到魏国大军的威胁 , 成都与汉中之间的金牛道也会被拦腰截断(邓艾奇袭成都时 , 就取阴平小道这一捷径) 。大概是出于这种担心 , 这次出兵时 , 诸葛亮令将军陈式进攻祁山之南的阴平(今甘肃文县西)、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 , 魏凉州刺史郭淮率兵迎击 , 诸葛亮率大军乘虚进攻北边的建威(今甘肃西和) , 郭淮自料兵少难敌 , 撤军退守祁山一线加强布防 。诸葛亮夺得武都、建威两郡后 , 遂撤兵返回汉中勉县 。这次虽然未吃败仗 , 但是别说夺取凉州 , 就连战略目标亦未曾窥视 , 所以自古以来 , 人们仍然视之为失败 。
诸葛亮三次北伐后 , 魏大将军曹真上表魏明帝说:“鉴于西蜀连续出兵侵犯边境 , 应该乘机主动讨伐 , 几路大军齐头并进 , 可大获全胜 。”(见《三国志·曹真传》)曹睿(音)采纳了曹真意见 , 于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八月 , 由曹真率兵从长安出发 , 分兵走子午道和褒斜道南下;由司马懿率兵从西城出发 , 溯汉江西上 , 并于南郑(今汉中市)会师;其他几路大军或走褒斜道 , 或从武威同时进攻 。其战略意图十分明显 , 要夺取汉中盆地 , 端掉诸葛亮的大本营 , 并进而夺取益州 。这次志在必得的汉中争夺战 , 却因三十多日的大霖雨冲毁了栈道 , 魏军只好撤退了 。这就是华歆在《止战疏》中总结批评的那一次主动进攻 。
建兴九年(公元232年)春 , 诸葛亮从勉县出发进行第四次北伐 , 目标依然是凉州 , 并包围魏军贾嗣、魏平于祁山 。由于劳动力极度缺乏 , 诸葛亮使用了木牛运输粮食与其他的军需物质 , 而且动员军人抢夺天水一带百姓的小麦以供军用 。魏国派遣司马懿统率车骑将军张合(音)、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凉州刺史郭淮等反包围过去 。司马懿出师前已掌握了诸葛亮的性格弱点 , 料定其必然采取的军事方针 , 指出“ 亮虑多决少 , 必安营自固 , 然后芟麦”(割百姓小麦 , 见《晋书·宣帝纪》) , 并没有突袭天水和埋伏打援的奇谋 , 所以指挥大军昼夜兼行压迫过去 。诸葛亮不敢利用敌军倍道兼行的疲劳 , 立足渭水之北发动进攻 , 而是望见魏军主力压过来之后 , 立即向南撤兵了 。至于诸葛亮大破魏将费曜、郭淮之说 , 仅《魏晋春秋》有记载 , 《三国志》、《晋书》都不曾采录 。两军在天水以东敛兵依险 , 未曾有大的战斗 , 但蜀军的粮食已成了严重问题 , 当时又值夏秋之交的霖雨天气 , 在汉中负责运送的李平束手无策中 , 别出心裁地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赶到前线 , 假传后主刘禅的口谕令其回军 。撤退中被魏军穷追不舍 , 战死和被俘的蜀军将士数以万计 , 撤退到甘肃木门道时 , 设伏射杀了魏车骑将军张合(音)后 , 才摆脱了司马懿的纠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