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剿太平军功不可没为何结局死于清廷之手?( 二 )


1855年1月3日,湘军水师进抵湖口之八里江一带,太平军早已严阵以待 。两军经连日作战,均伤亡惨重 。太平军用于防守湖口的木簰水城被摧毁,石达开立即重筑湖口防线,命人将大船凿沉载江中,“实以砂石,仅西岸留一隘口,拦以篾缆” 。但湘军也被太平军的“惊营”战术弄得疲惫不堪,由骄而躁,急于求战 。不久,战端重启 。29日,湘军水师贸然冲击湖口水卡,斩断用以拦截湖口的竹篾缆绳,一百二十余艘长龙、舢板等轻便船只冲入鄱阳内湖,横冲直撞,焚毁太平军大量战船 。石达开抓住时机,令将士在湖口再行设卡筑垒,修筑两座浮桥,桥下填上泥土,构筑炮台,断敌归路,切断内湖、外江湘军水师之间的联系,准备各个击破 。同时,他出动小划20余只,围攻外江湘军快蟹大战船 。湘军水师作战,必须快蟹、长龙、舢板等大小战船相互配合行动 。快蟹、长龙火力猛,舢板机动性强,这样大小相依,火力与机动性相结合,才使得湘军水师战斗力较强 。但是长龙、舢板既陷于内湖,“外江所存多笨重船只,运掉不灵,如鸟去翼,如虫去足,实觉无以自立” 。快蟹大船无法应付太平军机动灵活的小划袭击战术,败退回九江大营 。石达开决定乘胜对九江城外湘军水师实施第二次打击,以彻底解九江之围 。2月11日,石达开乘月黑无光、天色迷漫之际,命令三十余只装满引火之物的小划火攻湘军水师,另派三十余只小划围攻曾国藩的拖罟坐船,搜获曾国藩的家书、奏章、地图和咸丰帝给他的上谕 。危急之中,曾国藩再次投水自杀,又被幕僚救起,“急掉小舟驶入罗泽南营” 。他遥望江内水师纷纷溃散,念及自己惨淡经营数年的水师竟落得如此下场,既羞愤又心痛,欲仿效春秋时晋国大将先轸的榜样,策马赴敌而死,慌得罗泽南、刘蓉紧紧抓住缰绳,众幕僚寸步不离,经过好一番拉扯劝解才作罢 。
第三次,困守南昌 。太平军自从九江、湖口大捷之后,主力乘胜直捣湘军后方,力争向上游进军,收复武汉 。湘军另一头子胡林翼这时署理湖北巡抚,要求曾国藩撤回在江西的湘军主力,回救武汉 。而曾国藩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害怕被政敌参劾,更害怕受清廷责难,坚持固守江西 。他驻扎在南康府,与内湖水师相互依存,继续指挥湘军围困九江,仅派遣悍将罗泽南回救武汉 。湘军前期陆师的两大将领分别是满人塔齐布和汉人罗泽南 。此时,塔齐布因久攻九江不下,已呕血而死 。罗泽南一走,曾国藩手上就没有得力的干将了 。这期间,他在江西主要依靠的是被困在南康的内湖水师和塔齐布的旧部(由塔的助手周凤山统领) 。1855年4月,太平军三克武昌 。在稳定了湖北的军事形势后,石达开便带兵回到江西,乘罗泽南回援湖北之机,在江西展开强大攻势 。自1855年11月起,石达开联络广东天地会起义军,连下江西瑞州、临江、袁州等府,并围攻吉安府城 。曾国藩只好从九江撤围,调周凤山部陆师驻扎在战略要地樟树镇,以图南下救援 。但是曾国藩对能否解救吉安并没有把握,而且又担心省城南昌的安危,便命周凤山在樟树镇坚守,以观望形势 。石达开利用周凤山军举棋不定的时机,于1856年2月攻克吉安,并乘胜攻破樟树镇湘军大营 。溃兵纷纷涌入南昌城,曾国藩也只好进入南昌城收拾残局 。
【曾国藩剿太平军功不可没为何结局死于清廷之手?】
到1856年4月,西征太平军占领了江西13府中的8府46县,曾国藩哀叹说:“自鄂渚以南,达于梅岭,贼踪绵亘数百里,众号数十万 。”为了挽救江西的危局,曾国藩急调在武昌城外攻坚的罗泽南回救 。罗泽南为迅速攻破武昌城以回救其主子,加紧攻城,却被太平军击伤致死 。这样,曾国藩所依靠的湘军陆师两大悍将双双毙命,处境愈加艰难 。曾国藩困守南昌,文报不通,联系中断,连送家书都不得不用隐语蜡丸,化装潜行,即便如此,送信人往往还是被太平军识破,被捕杀者达百人以上 。曾国藩后来描写当时的情形说:“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船之上驶,则绕屋彷徨”,“方其战争之际,炮震肉飞,血瀑石壁,士饥将困,窘若拘囚,群疑众侮,积泪涨江,以夺此一关而不可得,何其苦也”,“余昔久困彭蠡之内,盖几几不能自克” 。可见曾国藩当年的处境是何等狼狈 。石达开在樟树镇击败周凤山军后,大可乘胜直捣南昌,活捉曾国藩 。很可惜的是,正当曾国藩在南昌城内岌岌可危的时候,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将石达开调回天京参加攻破清军江南大营的战斗,并带走大批太平军,使曾国藩得以死里逃生 。1857年3月,曾国藩接到其父的死讯,于是奏请回籍丁父忧,并且不待谕旨到来便委军而去,离开江西回到老家,借此摆脱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