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深夜迎娶皇后入宫为何要先向慈禧行礼

在皇帝大婚过程中还有一个环节叫“大征礼” 。“大征礼”在民间叫“过彩礼”,就是男方家一定要给女方家送很多财物 。这个风俗来源于原始社会,如果一个部落的女子被另外一个部落给娶过去之后,等于女方部落丧失了一个劳动力,那么男方部落就要给女方部落一定的经济补偿 。
在皇帝大婚之中,“大征礼”,要给的东西非常多 。这些东西分成两类:一类在龙亭里摆着,是给皇后的礼物,先暂存在娘家,等到皇后进嫁妆的时候还要抬回宫里 。给皇后的父母、兄弟的放到彩亭里,叫做“赐物”,赐给皇后娘家的,可以留在皇后娘家了 。皇帝也不傻,给皇后的东西,比给皇后父母的要多很多,比如给皇后黄金万两,给岳父母也就黄金五千两 。因为囿于一定的礼节,给彩礼时皇帝不能出场,要委派使节,这就是 “大征正使”和“副使” 。皇后的父亲要跪着听来使宣读命令 。
网络配图
大婚的婚前礼节完成后,皇帝还要显示他的皇权,一定要在迎娶皇后之前搞个册封典礼 。把皇后从原来一个平民女子摇身变为母仪天下,这样身份变了才能迎娶 。那么皇帝又要派使节去册封皇后,迎娶皇后了 。派使节之前,也像民间新郎要迎娶新娘一样,他一定先跟自己的父母打个招呼 。
在皇宫里,皇帝要向皇太后汇报,也还要有一些仪式的 。光绪皇帝就是到慈宁宫给慈禧行礼,告诉她,我要派使节、册封并且迎娶新娘了,之后光绪再到太和殿,再亲自任命使节去册立奉迎皇后 。
在“纳采”和“大征”的时候,皇帝是不出现的 。从册立环节开始,皇帝就出现了 。婚前礼时,那些使节出紫禁城是不可以走太和门、午门的,只能从侧门出去到皇后家举行纳采和大征礼 。
现在已经进入最关键的礼仪程序了,皇帝已经在太和殿出场了 。这些被任命的册立奉迎使就要从太和门、午门出来,走最重要的通道去皇后娘家册立 。接皇后的喜轿叫“凤舆”,此时在金水桥前随时待发 。
从册立奉迎到合卺这个礼仪程序里,还有跨火盆、跨马鞍和“坐帐”等,但都是比较小的习俗 。
册立奉迎使来到皇后娘家,先是册立皇后 。他们带着皇后的金印、金册到了皇后的娘家 。先把这些东西给皇后的父亲,然后太监再到皇后所在西所,向皇后颁发金册和金印 。金印是很沉的,用503两的金子做成,她接一下作为表示,仪式就算过去了 。
网络配图
这些内容在慈禧看来是皇家私密,不能让大家知道,所以整个《大婚图》里看不见皇后 。
【光绪深夜迎娶皇后入宫为何要先向慈禧行礼】皇后的印叫“皇后之宝” 。上面是汉字的篆体和满文的篆体 。皇后接过“皇后之宝”和皇后金册以后,等于这个册立的仪式完成了 。接着就把她往皇宫里头迎娶 。
现在人们结婚,没听说晚上去迎新娘的,但在传统的习俗里,是子夜时分迎娶新娘 。大家知道 “婚”以前是不带“女”字旁的,就是黄昏的“昏”,实际上是说晚上,这个礼俗,在南方有些地方还流行 。一直流传到唐代的时候,大家觉得那么黑的天,不太方便,就开始移风易俗,从早晨开始办婚事,一直到明代都是这样 。但是清代作为满族统治的王朝,他觉得有些礼节一定要复古,尊重中国最传统的内容,以显示自己政权的正统性 。所以也是半夜的
网络配图
时候迎娶皇后 。皇后坐上轿子那一刻,正好是半夜的子时 。
我们在故宫做展览的时候,皇后的轿子背景弄得群星闪烁,就是让大家知道,当时迎娶的时候不是艳阳高照 。
皇后在娘家上轿,此时正在半夜 。和民间新娘一样,她也要头顶盖头 。在传统的婚礼里头,新娘一定要避“三煞”,什么青牛、乌鸡这些东西,所以不能直接露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