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风流一生:一个细节看其不为人知的真相

二十六岁守寡,三十九岁丧子,如果一个女人的际遇忐忑到如此,大概有许多人同情,但是,如果这个女人是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换言之,是慈禧太后,大概所有同情的目光都会变的冰冷 。是的,在无数国人眼中,慈禧太后代表的是封建专制主义,是为了六十大寿不顾天下兴亡的祸害,也是不守妇道,守寡多年风流韵事不断的代表 。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她的评价已成定论,可如果站在一个女人的视角,或许她也有爱恨情仇,在她的风流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情深……
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北京辟才胡同里,一声啼哭惊动了整个叶赫那拉氏家族,那时候,没有人知道,这个女子将会使她没落的家族再次辉煌,只是见她生的粉啄玉雕,恰好庭院里满树杏花开,祖父就给她取名杏贞 。
杏贞生的好看,或许是为了不辜负这般花容月貌,又或许是为了家族命运,她选择了选秀之路,踏入紫禁城的漫漫长路,那年,她十七岁 。
网络配图
十七岁的杏贞在众秀女中脱颖而出,与二十四岁的咸丰帝一眼万年,他封她为兰贵人,之后的新婚时光里,如胶似漆,恩爱两不疑 。只可惜,帝王之爱,是雨露均沾,而不是独守一人 。年轻的咸丰帝后宫佳丽三千人,个个为了得到他的宠爱费尽心思,比起她们的心机手腕,杏贞再早熟聪慧,也只有十七岁,就像四季更替一般,她从盛宠到逐渐被冷落,仿佛是缓缓而来,又仿佛只是一夜之间 。
没有恩宠就意昧着在后宫没有依靠,孤独终老或者被人除去,惶恐不安里,杏贞认清楚了现实,她对爱情的渴望,对丈夫的情意通通在一个又一个孤枕难眠的夜里,被现实的寒冷一点点浇灭,她开始为了固宠,从懵懂天真,到步步为营 。
出身满族的杏贞却擅长汉人的书法与文字,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后宫里,她称得上是才女,而咸丰帝体弱多病,政治上的奏章开始给能识文断字的她代笔,朝夕相处里,他们的爱情开始死灰复燃,至少在咸丰帝的眼里,是这样的,可是在杏贞的心里,确是五味杂陈,她不再单纯的以为会一生一世一双人,而是乘机固宠,咸丰六年,她生下儿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当日晋封懿妃,在那以后,她一路荣尊,咸丰七年,晋封懿贵妃 。
也就是在那时,山河动荡不安,内忧外患,数年之后,咸丰帝逝世,淳载继位为同治帝,懿贵妃成为懿尊贵妃,又以皇帝生母的身份,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次年晋徽号“慈禧” 。寡母幼帝,其中艰辛不是个中人,怕是不懂其中味 。历史政治的纷纷扰扰世人皆知,风起云涌不平静早有记载,不必累述 。
关于皇太后的风流韵事也是从那时候也开始不断,在慈禧太后往后的人生里,男宠颇多,她美艳惊人,在情人面前却又柔情似水,温婉动人 。
网络配图
最出名的是,慈禧太后晚年的跨国黄昏恋,她的这场恋爱不仅仅谈的轰轰烈烈,还成就了《满州的没落》一书,她的军官情人埃德蒙记录了他们六年情人生活 。
在埃德蒙眼中,慈禧太后不是那个垂帘听政,把握朝政的叱咤风云的女强人,而是一个让他甘愿为了她隐居在北京的美丽女子,她的风情,她的神韵,让他甘之如饴 。
这段感情最后不了了之,如同慈禧太后其他的情事一样,在历史里随风而去,除了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以外,没有留下太多价值 。
慈禧太后的感情似乎是扑朔迷离的,但又隐隐约约之中有太多相同——她似乎独独喜欢风流少年郎,风华正茂,懂她风情万种,为她一人痴迷 。在情爱之中,她沉沦,放纵,却又似乎格外清醒,爱的时候沉醉其中,走的时候抽身决绝,仿佛风过无痕 。如果不是巧合,那她是不是,在这些人的身上,看到了很多年前,那个在她年华最好时候,和她花前月下的丈夫的影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