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蛰伏之路很漫长:初次参加八旗科举考失败( 二 )


和珅精通满、蒙、汉、藏四种语言文字,对《四书》《五经》亦能倒背如流,写八股文也是轻车熟路,然而命运之神却同他开了一个玩笑,在戊子科乡试中竟然名落孙山 。
自开八旗科举以来,乡试的录取名额一直在减少,乾隆九年所定的名额只是顺治八年的百分之五十五,而应试者却比以前大为增多,这就使得一些有才华而非显赫家庭的子弟难免落第的厄运 。对考官来说,总要把有限的名额用来“纳结权贵”,“其间未必尽纳贿”,量在权衡取舍时,“爵高者必录,爵高而党羽少者乙之,财丰者多录,财丰而名不素者又将乙之” 。因而自清初以来,因次科考“所中大臣子弟居多” 。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在权贵云聚的帝都实在多如牛毛,或许这正是和珅落第的真正原因 。尽管科举考试并不是八旗子弟入仕的惟一途径,然而落第毕竟使得相当自负的和珅极为不快,以至留下“翻悔归来增怅怏,人间谁复是知音”的诗句,但和珅并未因此而自暴自弃 。
【和珅的蛰伏之路很漫长:初次参加八旗科举考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