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国时大工商业者著名商人猗顿简介( 二 )


据说,猗顿为了更加有效地经营池盐,加快贩运速度,还试行改变驴驮车运的落后的运输方式,欲以舟运,开凿了山西地区第一条人工运河 。据乾隆《临晋县志》卷六记载,这条运河从河东盐池起,通于五姓湖,又从五姓湖至蒲坂(今山西永济市)之孟明桥入黄河,遥遥百里左右(这基本是后魏时永丰渠的路线) 。只是因黄河泥沙淤塞渠口,未能使用 。关于猗顿开凿运河,目前尚未得到原始资料的佐证,我们只好存疑,这里仅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可能性,从客观需要方面讲,开凿这条运河,不仅是运输池盐的需要,也是保护池盐的需要,因为河东池盐最忌客水(外来之水)侵入,破坏池盐生产 。运渠可以引走客水,保护盐池 。此后永丰渠的开凿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从地形上看,这一带地势平坦,无山石阻隔,工程难度不大 。从生产力水平考虑,当时铁制工具已广泛使用,大大增强了人们开发水利的能力,春秋时吴国开凿的邗沟、战国初期魏国邱地开凿的12条引漳水渠、魏惠王时开凿的鸿沟等足以证明猗顿时已有能力开凿那条运河 。从财力上讲,猗顿当时己富可敌国,有力量兴修运渠 。当然,历史事实需要充分的资料说明,这个问题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讨 。
积于珠宝
【中国战国时大工商业者著名商人猗顿简介】《尸子·治天下篇》说:“智之道,莫如因贤 。譬之相马而借伯乐也,相玉而借猗顿也,亦必不过矣 。”《淮南子·氾论训》也说:“玉工眩玉之似碧卢(一种美玉)者,唯猗顿不失其情 。”猗顿对珠宝有着相当高的鉴赏能力,以致可以与伯乐相马相提并沦 。由此可以推测,猗顿在经营池盐的同时,可能还兼以贩卖珠宝,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
社会影响
猗顿通过多方经营,终成倾国巨富,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很大 。《韩非子·解老篇》:“夫齐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 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 。”说明猗顿之富已超过陶朱公,并可与王势并提 。
上述事实表明,猗顿对山西南部地区的畜牧业和河东池盐的开发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山西商业发展史上也占着重要的地位 。他是山西地区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大手工业者和大商人,是山西经济史上的重要人物 。其穷则思变,辛勤开拓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的 。
猗顿墓
猗顿墓在山西省临猗县牛杜乡王寮村的村西头,陵园规模不大,但古朴肃穆 。这就是古代巨商——猗顿的陵园 。自古以来,富比王侯者,何止百千人?但猗顿这位布衣商人,却受到后人世世代代的纪念,这值得人们深思 。
何时由一尊孤独的古墓逐步形成如今陵园的规模?这既无史书记载,也无专文传世,难以考稽;此处只有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所立的一座石碑 。碑题名《重修周逸民猗顿氏墓记》,碑文称猗顿生前“其富甲天下”,“西抵桑泉,东跨盐池,南条北嵋,皆其所有” 。“或者急公奉饷,上有利于国;或者悯孤怜贫,下有济于民” 。
在距此不远(约40公里)的东北方向上也有一碑,是清代咸丰年间的,是村民为一老妇立的德行碑,文有这么几句:“人有与千金而不悦者,亦有被微惠而不忘者,何也?视其与者心诚与不诚 。诚则不忘报 。”“施恩无念,知恩图报,积而能聚,厥后克昌”,也许能启迪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