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戍边名将张守珪:历经三朝戎马一生的大将( 二 )


开元十七年(729年) , 为了打击吐蕃 , 瓜州都督张守珪与沙州刺史贾师顺各率所部兵马向吐番大同军发起突然袭击 。由于行动突然 , 吐蕃军毫无防范 , 唐军大获全胜 。
开元十八年(730年) , 吐蕃遣使致书求和 。
平定契丹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 玄宗遂下令进调张守珪移镇幽州 , 迁任幽州节度使 。当时活动于幽州东北部的契丹、奚势力强大 , 尤其契丹牙官可突干有勇有谋 , 经常侵唐边境 , 以前幽州长史赵含章、薛楚玉等人 , 对可突干的进攻都无能为力 。张守珪到任后 , 整顿军政 , 激励将士 , 伺机主动出击契丹 , 频频取得胜利 。诏封张守珪兼御史中丞 , 营州都督 , 河北节度副大使及河北采访处置使 。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 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对张守珪非常害怕 , 他们感到在战场上取胜无望 , 于是改变策略遣使诈降 , 以求一逞 。但他们的计谋被张守珪识破 , 张守珪将计就计派部将王悔去屈剌营帐商量受降事宜 。屈剌并无降意 , 想杀死王悔 。王悔早有警惕 , 时值契丹另一首领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成隙 , 王悔利用矛盾 , 劝诱李过折斩屈剌和可突干 。之后 , 王悔率李过折及契丹余部归降唐朝 。张守珪受降后 , 率军北出至紫蒙川检阅军队 , 宴赏将士 , 并将屈剌、可突干的斩首送往东都 , 悬挂在天津桥的南门 。
功勋卓著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守珪奉命亲往东都献捷 , 被以“藉田”吉礼会见结束后 , 还下令准许臣民会聚饮酒为乐 , 并让张守珪回宗庙饮酒庆功祝捷 。玄宗亲自赋诗推崇偏爱他 , 被封为辅国大将军 , 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 并赐予金银彩绸等奖赏 。他的两个儿子因此授予官职 , 并在幽州为张守珪立碑记功 。
晚节不保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部将赵堪等人假借张守珪之名 , 令平卢军使乌知义截击契丹、奚余众于潢水之北 , 先胜后败 。部将假传诏命导致了这次败绩 , 本以惨痛教训引以为鉴 , 重整军威 , 以利再战 。但张守珪好大喜功 , 隐瞒败绩而谎报军情 , 事实泄漏后玄宗派遣内常侍牛仙童前往幽州查考实情 。张守珪用重金厚礼赂贿皇上派来的使者 , 还上书疏奏跟以前一样的实情辩解 。后来牛仙童因为受赃一事被人发觉 , 张守珪以旧功减罪 , 被贬为括州刺史 。
开元二十八年五月六日(740年6月4日) , 在括州官舍去世 , 享年五十七岁 。赠凉州都督 。同年葬于洛阳北邙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