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是怎么样的呢?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自施耐庵先生写成面世以来 , 无数的读者都被书中所描述的英雄好汉所陶醉 , 为他们的江湖义气所折服 , 那些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
那么 ,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是怎么一回事呢?和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联系呢?
在正史中 , 关于宋江的记载并不多 , 几乎可以说是基本没有 , 但是 , 我们从北宋末期同时代的一位大臣写的诗可以知道一些 , 这位大臣便是在“靖康之耻”中不屈金人而壮烈殉国的——李若水 。
《捕盗偶成》 北宋 李若水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是怎么样的呢?】去年宋江起山东 , 白昼横戈犯城郭 。
杀人纷纷翦草如 , 九重闻之惨不乐 。
大书黄纸飞敕来 , 三十六人同拜爵 。
狞卒肥骖意气骄 , 士女骈观犹骇愕 。
今年杨江起河北 , 战阵规绳视前作 。
嗷嗷赤子阴有言 , 又愿官家早招却 。
我闻官职要与贤 , 辄啗此曹无乃错 。
招降况亦非上策 , 政诱潜凶嗣为虐 。
不如下诏省科繇 , 彼自归来守条约 。
小臣无路扪高天 , 安得狂词裨庙路 。
从这首七言古诗中 , 我们可以分析出 , 宋江起义是真实存在的 , 而且是从山东发起的 , 他们杀人纷纷如割草 , 朝野上下得知之惨状后都闷闷不乐 。
“三十六人同拜爵”一句说明宋江起义确实有三十六人 , 具体有没有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人 , 在此诗及其它史书上可就没一点明确的记载了 。
再根据《宋史·张叔夜传》中的记载 , 宣和三年(1121年)“宋江起河朔 , 转略十郡 , 官军莫敢婴其锋 。声言将至 , 叔夜使间者頕所向 。贼径趋海濒 , 劫巨舟十余 , 载卤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 , 设伏近城 , 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 , 伺兵合 , 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 , 皆无斗志 。伏兵乘之 , 禽其副贼 , 江乃降 。”
根据这段记载 , 说明宋江起义在1121年就被海州知府张叔夜所击败并投降 , 那么 , 李若水写此诗的时间应该就是在宣和四年(1122年) 。此诗的后半段说的“今年杨江起河北” , 这位杨江在历史上更没有什么记载了 。
李若水的这首七言古诗《捕盗偶成》 , 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关于宋江起义的诗文记载了 。由于他又是同时代的北宋大臣 , 更能证明宋江起义是真实的事情了 。
下面 , 再简单叙述一下这位铁骨铮铮的北宋大臣 。
靖康二年(1127年) , 金兵大举南侵 , 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俘北去 , 李若水作为宋室大臣被一同俘去 。
当宋钦宗被带至金营 , 金人背约 , 逼宋钦宗易服 , 宋钦宗不肯而备受羞辱 , 李若水挺身而出 , 怒斥金国统帅粘罕不讲信义 , 粘罕见李若水忠勇可嘉 , 便许以高官厚禄想招降 , 结果被李若水严辞拒绝 。
粘罕又命手下劝降李若水 , 并说:“公父母春秋高 , 若少屈 , 冀得一归觐!”李若水又叱之说:“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 , 有死无二 。”
李若水大义凛然 , 骂声不绝 , 粘罕大怒 , 乃命手下“破其唇 , 噀血骂愈切 , 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 年三十五 。”可怜这位大宋的忠臣年仅35岁就死在了野蛮的金人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