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时七十八个宰相谁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娄师德的“涵养”是出了名的 。武则天当政的时候 , 先后用了七十八个宰相 , 论起“涵养”的功夫 , 好像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他曾这样谆谆教诲他的弟弟:别人要是往你脸上吐唾液 , 千万不要擦 , 让唾液自己干掉 。“涵养”的功夫可谓了得 。
《新唐书·娄师德传》记述了这么两则故事 。有一次 , 娄师德和另一个宰相李昭德上朝 , 因为身体肥胖行动迟缓 , 李昭德等了他半天也没等到 , 不仅怒骂道:“真是个乡巴佬!”这种羞辱人的话 , 要放在一般人身上特别是有头有脸的人身上 , 那还了得 , 可娄师德听后却笑着说道:“师德不是乡巴佬 , 谁配当乡巴佬!”以风趣的自嘲一笑了之 。因为娄师德的推荐 , 武则天提拔狄仁杰当了宰相 。可狄仁杰并不知道个中原委 , 做了宰相后 , 多次排挤娄师德 , 想把他整到地方上去任职 , 这要放在一般人身上 , 早火冒三仗了 , 可娄师德跟没事儿人一样 , 一点儿也没有埋怨的意思 。
似乎都在欣赏娄师德“器量敦厚”的“涵养”上 , 也的确是常人难以做到 ,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娄师德为什么被怒骂?娄师德为什么被排挤?
【武则天时七十八个宰相谁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李昭德是一个敢说敢当的人 , 他也不可能仅仅因为迟到 , 就把娄师德一顿怒骂 , 而且 , 怒骂时间不对 , 如此的难堪 , 说明在李昭德的心里 , 娄师德并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 。而狄仁杰为官正派 , 也并非整人的奸臣 , 况且他刚刚被提拔起来 , 不应该和娄师德有什么矛盾纠葛 , 否则的话 , 娄师德也不可能推荐他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想把娄师德排挤掉 , 想必和李昭德一样的心理 , 娄师德的身上有什么地方 , 同样也叫他瞅不惯 。
官场上引人注意的人不外乎三种:特别差劲的、特别优秀的、特别圆滑的 。特别差的害群之马 , 人人喊打 。特别优秀的人 , 鹤立鸡群 。特别圆滑的人 , 看似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 可事实上 , 更往往为人所不齿 , 因为这样的人 , 有时候固然能成人之美 , 可有时候却也能助纣为虐 。
联系娄师德在“涵养”上的种种形迹 , 娄师德恰恰就是这“三种人”中那种特别圆滑的人 。他“唾面自干”的“涵养”功夫 , 说到底 , 锤炼的无非就是这样的圆滑:见着什么人都和和气气 , 遇着什么事儿都你好我好 。在主观愿望上 , 他或许是不希望得罪任何人 , 看似很有“分寸” , 可实际效果呢 , 他是友好了所有人 , 而不论是非 。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 做人都要讲原则、处事都要有底线 , 何况一个吃皇粮、拿俸禄的人呢!李昭德、狄仁杰瞧不起、瞅不惯娄师德的 , 正是他身上的这一点 。
武则天当政的时候 , 有一道很独特的政治景观 , 那就是:奸人、酷吏和能臣并用 , 以期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 从而为维护武周的统治和巩固自己的地位服务 。这期间 , 李昭德、狄仁杰与那些奸人、酷吏们 , 都程度不同地有过针锋相对的斗争 , 以至于李昭德最终被杀、狄仁杰也曾身陷囹圄 。可娄师德呢 , 像不倒翁一样 , 不但没挨整 , 还居然两度为相 , 他靠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