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四大贤相之姚崇:文武双全开创又一个盛世( 二 )


辅政开元
713年(开元元年) , 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 , 诛杀太平公主党羽 , 后到新丰(在今陕西临潼东北)检阅军队 。当时 , 姚崇正在同州担任刺史 , 距离新丰不到三百里 , 按规定应到行在见驾 , 而唐玄宗也密召姚崇前来 。姚崇到后 , 与唐玄宗议论天下大事 , 侃侃畅谈 , 不知疲倦 , 唐玄宗有意任命他为宰相 。姚崇遂提出十条政治主张:
实行仁政 , 废除严刑峻法 。
息兵休战 , 不求边功 。
法行自近 , 公平执法 。
宦官不得干政 。
拒绝租赋外的贡献 。
皇亲国戚不得担任台省官 。
礼待朝臣 。
虚怀纳谏 。
不再增建道观、佛寺 。
以两汉外戚专权为鉴戒 。
唐玄宗欣然接受 。次日 , 姚崇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 封梁国公 , 后升任紫微令 。
姚崇拜相后 , 佐理朝政 , 革故鼎新 , 大力推行社会改革 , 兴利除弊 。他从整饬制度入手 , 罢去冗职 , 选用官吏 , 并抑制皇亲、国戚和功臣的权势 , 注意发展生产 , 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
灭蝗救灾
716年(开元四年) , 山东地区发生蝗灾 。百姓只知设祭膜拜 , 却不敢捕杀蝗虫 , 任由蝗虫嚼食禾苗 。姚崇上奏道:“《诗经》道:‘秉彼蟊贼 , 付畀炎火 。’汉光武帝也曾下诏道:‘勉顺时政 , 劝督农桑 。去彼螟蜮 , 以及蟊贼 。’这些都足以证明灭除蝗虫是应该的 。蝗虫怕人 , 容易驱除 。田地都有主人 , 让他们救护自己的庄稼 , 一定会很卖力 。夜间焚火 , 在旁挖坑 , 边烧边埋 , 蝗虫才能灭尽 。古代有除蝗而没能灭尽的 , 只是因为没有尽力 。”于是派出御史为捕蝗使 , 督促各地灭蝗 。
当时 , 朝议鼎沸 , 都认为蝗虫不宜捕杀 , 唐玄宗犹豫不定 。姚崇进言道:“庸儒拘泥不化 , 不知变通 。事物的发展常有违反经典而切合潮流的 , 也有违反潮流而合乎权宜的 。古时曾有蝗灾 , 只因不肯捕杀 , 以致发生饥荒 , 百姓相食 。如今飞蝗遍地 , 反复繁殖 , 河南河北家无宿粮 , 若无收获则百姓流离 , 关乎国家安危 。灭蝗即使不能尽灭 , 也比留下来形成灾患为好!”唐玄宗深以为然 。
唐玄宗虽被说服 , 但百官仍疑惧不安 。黄门监卢怀慎道:“蝗虫乃是天灾 , 岂是人力所能除 。况且杀虫太多 , 有伤天和 。”姚崇道:“楚惠王吞蛭治好痼疾 , 孙叔敖斩蛇得到福报 。如今蝗虫可以驱除 , 若任其成灾 , 粮食将被食尽 , 到时百姓怎么办?灭蝗救人 , 如果天降灾殃 , 有我姚崇承担 , 绝不会推诿给您 。”卢怀慎无言以对 。
地方官员对灭蝗之举仍有反对意见 。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言道:“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灾 , 前赵刘聪除蝗不成反而招致更大的危害 。”他拒绝御史的指挥 , 不肯灭蝗 。姚崇写信责备道:“刘聪篡逆之君 , 德不胜妖 , 陛下圣明之主 , 妖不胜德 。古时州有良守 , 蝗虫不敢入境 , 如果说修德可以免除蝗灾 , 发生蝗灾就是无德造成的么?”倪若水不敢抗拒 , 只得配合捕杀蝗虫 。在姚崇的坚持下 , 蝗灾的危害被减小到最低限度 , 虽然连年蝗灾 , 也没造成大面积的饥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