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名将裴行俭:军神李靖的徒弟威震四夷

大唐王朝统治者李氏出身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 以武立国 , 加之平和开放的态度 , 所以武将的地位比宋、明时期高的多 , 因此这个时期将星璀璨 , 名将如云 。但因为各种原因 , 许多人都埋没在故纸堆之中 , 其中有一位值得一提 。他出身望族河东裴氏(中眷裴) , 是裴行俨(隋唐演义裴元庆的原型人物)的弟弟 , 李靖的徒孙 , 苏定方的徒弟 , 他的名字叫裴行俭 。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 , 裴行俭字守约 , 619年出生 , 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 。裴行俭出生那年 , 父亲裴仁基与兄长裴行俨谋划杀死王世充 , 归降李唐 , 不料计划泄露 , 裴仁基父子遇害 , 裴行俭幸免于难 。王世充被平定后 , 唐高祖李渊追封裴仁基为原州都督 , 谥为忠 。
裴行俭幼年时以门荫补弘文生 , 深受房玄龄等名臣的赏识 , 贞观年间中举明经科 , 被封为左屯卫仓曹参军 。当时裴行俭的上司、左屯卫大将军苏定方非常对其非常器重 , “吾用兵 , 世无可教者 , 今子也贤 。”于是将自己用兵奇术全部授予他(苏定方是名将李靖的门生) 。
657年经过六次升迁后 , 裴元庆担任长安令 。当时的唐高宗力排众议 , 废黜王皇后 , 立武昭仪为后 。裴行俭认为国家的忧患从此开始注定 , 私下里与长孙无忌等人议论此事 , 被人告发 , 被贬为出京 , 到西域担任西州都督府长史 。事实证明裴行俭此次贬谪是因祸得福 , 一方面他避开了朝廷内激烈的政治斗争 , 另一方面他自己的军事才能得到施展之地 。
665年裴行俭升任安西大都护之职 , “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降” , 他的威名声震西域 。不久后 , 裴行俭被征调回京 , 先后担任司文少卿、司列少常伯(吏部侍郎) , 负责官员的选拔工作长达十余年 , “甚有能名” , 他与李敬玄被人并成为“裴、李” 。裴行俭所创造的“长名姓历榜 , 引铨注”为后世所沿用 。
678年吐蕃名将论钦陵大破李敬玄率领的唐军 , 此后不断拉拢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及李遮匐蚕食唐朝的势力范围西域地区 , 怂恿其进犯安西都护府 , 这严重威胁了唐朝的西部边防 。为此裴行俭提议吐蕃刚获得大胜 , 士气正旺 , 不宜正面出击 。应该以护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的名义 , 率军途径二国 , “以便宜取之 , 可兵不血刃而禽也” 。
679年裴行俭轻装简从率领少数人前往西域 , 历经沙漠、炎热等自然环境的挑战 , 抵达西州 , 得到了当地各族人们的欢迎 。裴行俭利用自己的声望 , 在当地挑选“豪杰子弟数千人” , 并扬言“今正炎蒸 , 热坂难冒 , 凉秋之后 , 方可渐行 。” 阿史那匐延都支侦之后 , 放松了警惕 。裴行俭又招集安西四镇的“诸蕃酋长豪杰” , 以打猎的名义招集万余人 。
裴行俭率军倍道而行 , 在离阿史那匐延都支所部十余里时 , 派阿史那匐延都支的亲人向他问候 , “外示闲暇 , 似非讨袭” , 麻痹阿史那匐延都支 , 此后还派人邀请阿史那匐延都支相 。本来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约定秋后起兵 , 仓促间毫无主张 , 竟然率领500人前来 , 结果当场被擒 , 不久后被逼无奈的李遮匐也前来归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