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与胶济铁路:胶济铁路百年前托举济南崛起

1901年4月,山东巡抚袁世凯就变法问题上奏清廷,陈述自己的主张 。在涉及财政问题时,袁世凯以为:“西方各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采矿、修筑铁路、 兴办商务、开办金融机构等行业 。近年来中国的筑路、采矿等行业,都已开始兴办,而要获得实际的收效尚需时日 。因此,面对当前朝廷财政窘迫的局面,较为有效 的途径应是发展商业……”
袁世凯上奏时,清廷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对内是义和团运动虽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却严重削弱了朝廷的统治基础;对外是庚子事变后,清廷面临着巨额战争赔款,兼之甲午以来对外屡战屡败的结局,造成国力、国库的严重空虚 。这时,为维护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朝廷,清廷上层被迫拾起维新志士用鲜血染红的“变法”方案,试图“渐致富强”,转变自身的颓势 。在统治上层的支持下,身为洋务派先锋的袁世凯顺时而为,从教育、实业、军制、吏治、财政等方面提出了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主张 。本文开始提及的奏议,正是袁世凯在财政方面的意见 。在袁世凯看来,要解决目前朝廷财力支出的窘境,必须学习西方,在继续发展筑路等行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业 。此时的袁世凯,正在山东任职 。他的这番话,自然是针对山东的局势有感而发 。
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山东,正处于德人的垂涎觊觎下 。1898年,德国强迫清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强占青岛,攫取了修筑青岛至济南即胶济铁路及沿线开采矿山的权利 。显然,按照德人的计划,他们绝不会安于胶州湾一隅,而是以此为基点,将贪婪之手伸向广阔的山东腹地 。条约签订后,德人随即开始修筑胶济铁路 。但在筑路的过程中,中德双方发生了许多冲突 。
【袁世凯与胶济铁路:胶济铁路百年前托举济南崛起】修筑铁路需要占用大量耕地 。按照当时的做法,耕地被占用的乡民,均应给予一定的补偿 。但 在此过程中,却有许多补偿款被德方雇佣人员私吞,严重损害了乡民的利益 。同时,铁路经过之处,发生了野蛮挖掘坟墓的事件,伤害了中方居民的情感 。对于德人漠视己方的态度,中方居民或隐忍不发,或因怯弱不敢告官,但即使诉诸官府,也因官员守旧、缺乏与外人交涉的能力而难以维护乡民的权益 。在自身利益不断受到损害的局面下,乡民与德人的矛盾终于在1899年以流血暴力的形式爆发了 。
胶济铁路
这一年,胶济铁路修至高密境内芝兰庄一带 。这里的地势北高南低,一经东西走向的路堤穿越,雨季时容易在路堤北部造成积水,对乡民收成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乡民多次向工程部门反映,请求在修筑这一段铁路时多开涵洞,尽量增加泄洪量 。对这一合情合理的要求,路方却置之不理 。在自己的愿望难以得到实现、铁路却即将修筑到此的情况下,从1899年夏天开始,乡民开始逐渐聚集起来,阻挠铁路的修建 。不久,素来对华人蛮横无礼的德国驻胶澳总督叶什克派兵镇压,芝兰庄死伤村民百余名 。随后,德军得寸进尺,窜入高密县城,肆意烧杀 抢掠 。面对德人的侵略,山东巡抚毓贤却答应赔偿德人损失,并下令禁止乡民阻路的举动 。德人的暴行与地方官员的无能进一步激化了中德双方的矛盾,事态被不可 避免地扩大了 。1900年初,武生李金榜率领3000余人冲击铁路施工现场 。事态发展至此,山东的地方官员根本无力应对,而德人已开始威胁要以武力解决,逼迫清政府出兵镇压 。此时的山东当局,无疑已因一段铁路的建设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这却为即将上任的洋务派官员袁世凯提供了绝好的施政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