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躁公继位后,遭到义渠南郑和魏国的打击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到了秦躁公当政后,原本臣服于秦国的义渠和南郑两个戎狄国先后解除与秦国的友好关系,不仅不再进贡,反而对秦国进行了有力的反击,而同一时期,三家分晋的魏国也趁机对秦国展开了争夺河西走廊的战役 。原本在秦厉共公时期都向秦国进贡的国家,为什么仅仅几年之后纷纷反戈一击呢?
我们知道,从秦穆公称霸春秋开始,秦国一直苦心经营西部边隅,虽然偶尔也跟中原各国发生一些大小战争摩擦,但都是打打和和,并没有影响彼此姻亲关系 。但当秦哀公帮助楚国复国以后,晋国也被魏赵韩三家代替,秦国当面就出现了少有的秦国一家独大的局面 。所以在秦厉共公时期,诸侯们除了惧怕秦国攻打以外,也在通过缓和跟秦国的关系来处理好各自国家的内部矛盾,重新积蓄新生力量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就出现了大小诸侯国向秦国进贡的情况 。
作为春秋战国的象征,周王室一直还存在着,按照常理,诸侯各国只能向王室进贡 。即使象齐晋郑等国也先后接受过诸侯的进贡,但他们都是周王室的宗亲,起码还能有个进贡的借口 。但秦国就不一样了,西周天子分封诸侯,秦国只是给周王室放马的,给秦非子的属地也不过区区五十里巴掌大块地方 。所以,秦国靠不断的征战和从戎狄各国手中获得地盘,自然引起戎狄人的不满 。
同时,从秦厉共公当政三十四年的情况看,看似时间不长,但秦国王室却出现了少有的贵族当权现象,原本兄弟让贤的传统也慢慢以子继父位来代替 。而诸侯各国纷纷进贡更是助长了贵族骄傲自满的情绪,从一定程度上说,秦躁公的谥号也说明他的性格是个比较急躁的人 。在多个因素的影响下,原本心里就不服气的戎狄小国就看到了脱离秦国的空子,开始向秦国要回自己的领地 。我们一起来看看,秦躁公当政时,都有哪些国家对秦国进行了反击?
首先,地处巴蜀的南郑通过反击脱离秦国的控制 。在上一章节里,我们说了,秦厉共公时期,地处秦岭的巴蜀是第一个向秦国进贡的 。可为什么他们又第一个跳出来反击秦国呢?关于这一事件的描述,《史记》仅用了“南郑反”三个字一笔带过 。但我们仍然从中看出当时巴蜀脱离秦躁公统治的火药味 。
巴蜀为什么要反秦?我们通过秦国从西向东迁移的过程就能看出,虽然秦国前一两百年,并没有跟巴蜀发生正面战争,但巴蜀一直都是秦人向往和西征的最好战略要地,这一点,从战国后期秦国收复巴蜀这一点就能看出来 。当巴蜀向秦国进贡这几十年情况看,他们是看到了秦国图谋中原的企图,也看出了巴蜀迟早也要被秦吞并的危险,所以,脱离秦国的控制越早越好 。秦躁公的不作为和秦国贵族当政正好给了他们一个跳出控制的机会 。
其次是义渠国的报复之战 。在秦厉共公时期,义渠国也是给秦国进贡的国家,但在秦厉共公后期,他还是对义渠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还杀了义渠国王 。所以,义渠国一直在寻找机会来报这个仇 。
根据史书记载,义渠国为了报仇用了近十几年的时间来准备,所以在战争开始后也是打得非常激烈,秦国甚至有点抵挡不住,一直让义渠国打到了秦国的腹地渭水旁边 。大家知道,秦国的都城雍城就在渭水河边,可以想象,义渠国的这次进攻有点想要灭亡秦国的意思 。好在,秦国的实力还在,最后还是把义渠国打败撵回了老家 。
第三个攻打秦国的就是三晋之首的魏国 。当初三家分晋时,也是以魏国的实力最强,而魏国的时任君王又是魏文侯,可以想象,在魏国面前出现一个内部权责不分,外部又多袭扰的秦国,这个昔日劲敌的替身能不心动吗?所以,对秦国的试探打击自然是免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