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自命莽张飞第二:为何说张勋不算坏人?

张勋复辟失败,舆论几乎一边倒的称之为倒行逆施,唯独一位复辟老同志却站出来为张勋说了句公道话 。此人是谁呢?原来是洪宪帝制的拥趸阮忠枢,这位袁世凯曾经的手下红人却力排众议,称张勋此番举动,虽然近于粗率,却不失为烈烈轰轰之好汉 。张勋听说后大喜,说:“我结交半生,尚得这个仗义朋友,便死也瞑目了!”
张勋的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传统、实心眼,有些憨厚,也很暴躁,这些特点结合在一个武人身上,那就几乎是顽固不化 。你想,在辛亥革命的时候,清王朝都已经明显末日无多,多少当官带兵的人在一夜之间便反了水,可唯独张勋仍旧死不认输,效忠到底,结果江浙联军攻打南京是整个辛亥革命中最惨烈的战役,民军血战十天才将南京光复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张勋的家乡观念极强,他对家乡父老多有照顾,譬如老家江西奉新赤田村的人就沾了不少光,张勋给每家造了一座大瓦房,缺啥给啥 。江西人在外地做生意需要建会馆的时候,但凡找到张勋,他都会慷慨解囊 。譬如民国时期在北京的江西会馆,那都是张勋出的钱,宣武门外的江西会馆算得是当时北京最豪华的西式建筑,不仅有洋楼花园,还有最时兴的戏台,而且还配有发电机提供灯火,可供晚上唱戏 。在北京读书的江西子弟,特别是奉新县的学生,张勋更是有求必应,提供了价值不菲的奖学金 。在张勋得势期间,奉新籍的县长一度达到四十七人 。
张勋有一个沉醉多年的爱好,这便是京剧,而且他也算得上是发烧级的票友 。在讨逆战中,张勋听说段祺瑞派段芝贵、曹锟为东、西路司令前来讨伐,他便对雷震春等人说:“各位不要惊慌,在我看来,这两路兵指日便可荡平” 。众问其故,张勋掀须笑道:“东路司令段芝贵,段者‘断’也,我兵与他交战时,包管一刀将他砍成两段 。至于西路司令曹锟,更不足虑 。那《三国》上不是说得明明白白吗,曹家军最怕张翼德,长坂坡一声大吼,吓退曹兵百万 。我待曹锟兵到卢沟桥时,即单人独骑,前去喝他一喝,他方知我老张的厉害” 。
【张勋自命莽张飞第二:为何说张勋不算坏人?】说到这里,张勋得意得手舞足蹈……其实这些段子都来自京戏《长坂坡》,而张勋也一直自命是“莽张飞第二” 。
1922年,复辟失败已五年的张勋在家开堂会庆寿七十,一些戏苑名角如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等人在八十多岁的京剧界老前辈孙菊仙的带领下,前来天津的张家花园给张勋祝寿,这也成为当时梨园一场空前的盛会 。在张勋的面前,这些名角儿当然都很卖力,获得的报酬也相当优厚 。特别是孙菊仙,张勋是他的老戏迷,这次给出的报酬高达六百大洋,把孙菊仙感动得老泪长流,说:“懂戏者,张大帅也!知音者,张大帅也!”在张勋死后,孙菊仙甚至哭倒在地,说:“黄钟大吕,恐自绝响!”
张勋的老婆曹氏倒是反对复辟的,可惜她是妇道人家,张勋不肯听她的劝 。在复辟成功后,张勋得意洋洋的告诉曹氏自己已经被加封为“忠勇亲王”,谁知道曹氏却大骂他说:“民国待你不薄,你今天冒天下之大不韪,惹下滔天大罪,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难道不为子孙考虑一下吗?你今天被封为忠勇亲王,我就怕你明天要作平肩王了!”张勋不解,问:“平肩王是啥意思?”曹氏说:“你将来首领不保,一刀将你的头砍去,你的颈不是与两肩一字平了吗?”张勋听后大怒,摔门而去 。
结合这么多张勋的生平轶事,倒也能从逻辑和思路上解释张勋为什么要逞其余威,做这一番复辟的大事 。事实上,张勋的性格、信条乃至趣味完全是传统的,主要在忠义的范畴 。若平心而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反复革命而使得道德沦丧的中国社会中,不但不该被嘲弄,反而是弥足珍贵呢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张勋复辟,只可笑其愚,却不可笑其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