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巨贪庆亲王奕劻:如何成辛亥革命大功臣( 二 )


1911年,直到大清帝国即将灭亡之际,奕劻还近乎病态的聚敛着个人财富 。据《光宣小记》记载,武昌起义后,原四川总督锡良曾自告奋勇率兵督陕,而一向卖官拢财的奕劻竟仍向其索贿80000两,锡良为之大怒:“生平不以一钱买官,况此时乎?”武昌首义爆发后,关于清帝逊位与否,南北双方难以达成一致见解 。1912年1月17日,第一次御前会议,奕劻、溥伦主张自行退位,颁布共和,但溥伟、载泽坚决反对,没有结果 。第二天再开御前会议,仍无结果 。会后,以良弼为首的宗社党等十余主战派前往庆邸,围攻奕劻,但奕劻不改主意 。据宗室溥润回忆,隆裕宣召奕劻进宫,奕劻念叨“革命军队已有五万之众,我军前敌将士皆无战意” 。溥润称奕劻是秉承袁世凯旨意 。事实上,觊觎大总统宝座的袁世凯花了300万两贿款让奕劻去宫中充当逼宫的说客!
大清帝国倾覆之际,奕劻通过受贿索贿聚敛的家产折合白银亿两以上,而当时大清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8000多万两 。而奕劻的贪污名扬海外,1911年《泰晤士报》刊发《庆亲王外传》一文,称奕劻:“彼之邸第在皇城外之北,北京大小官员,无一不奔走于其门者,盖即中国所云"其门如市"也 。”
奕劻贪污,补偿心理在作怪
有人这样评价奕劻:“以理内政,则内政无不荒,以理外交,则外交无不败……奕劻于皇族中,固断送满清之第一罪人矣 。”可以说,奕劻最大的本事就是贪污!
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奕劻成为巨贪?答案是强烈的补偿心理 。
心理学把补偿视为一种心理“移位” 。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走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 。补偿作用可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成就动机和有效能的力量 。补偿作用还可以增进安全感,对提高自尊心以及维护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
奕劻祖父永璘是乾隆最喜爱的十七子,也是嘉庆的同母胞弟,一度皇恩浩荡 。但到了咸丰二年,永璘的后裔们由于内杠而被内务府收回庆王府 。如洛宝善所说:“奕劻从小就经历了自己祖父、父亲、伯父、堂兄们荣辱沉浮,万分惕憟,养成了对规矩不僭越一步的庸庸碌碌的外表形象,但他的内心精明得很……”奕劻也是为了在物质上寻求支配欲与权力欲的满足 。
奕劻重获宠信后,仗着自己位高权重,连慈禧都倚赖自己,贪污受贿,肆无忌惮,以补偿自己早年就埋葬在心底的不安全感 。奕劻“前此之亲王、贝勒入军机当国者,未尝有赃污贪墨如此之甚者也”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有些心灰意冷,日常政事由奕劻主持 。《国乘备闻》中说,“庚子之乱,仪鸾殿毁于火 。太后归自西安,念及旧时居处,凄然不乐 。从李莲英言,出宫帑五百万金付奕劻重建,奕劻与莲英朋侵其半 。太后尝语人曰:"奕劻藉朝廷势,网取金钱,是诚负我 。今我夺奕劻位以畀他人,他人遂足信哉?"从此处可以看出,慈禧是知道奕劻贪污受贿的,但朝中无可用之人,诸位亲贵年轻气盛,无执政经验 。因此,慈禧也不得不用奕劻 。
1904年御史蒋式曾揭发奕劻的贪污:“臣风闻上年十一月,庆亲王奕劻将私产一百二十万送往东交民巷英商汇丰银行收存 。奕劻自简任军机大臣以来,细大不捐,门庭如市,是以其父子起居饮食、车马衣服异常挥霍,尚能储蓄巨款 。”但此后不了了之,奕劻的贪污之心也是愈发膨胀,最终出卖了朝廷,也给自己搞了一身臭名 。
可以说奕劻与和珅真有一比 。他们都出身显赫却家道败落,也都是在十四五岁发迹,乃至受到朝廷的重用 。两人掌权后都极力贪污,虽屡被参劾,却没有动摇他们的贪念 。和珅贪污所得,是清朝十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而奕劻贪污所获,也超过了清朝一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