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小说《水浒传》中的哪些英雄最好喝酒?

无酒无肉,怎么交朋友?一壶清茶,人手一把羽毛扇,坐而谈玄论道,是否太务虚了?况且聊到高兴处,是要碰杯的;以茶代酒,只能使人逾发理智与清醒,挺煞风景的 。虽然中国自古即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我更信奉这样一句现代格言: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伪君子总想显得像个素食主义者,其实肚子里同样惦记着人生的那点荤腥 。只不过喜欢在阴暗角落偷尝,生怕影响自己道貌岸然的形象 。
【揭秘:小说《水浒传》中的哪些英雄最好喝酒?】“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汉文帝约见贾谊促膝谈心、彻夜不倦,要么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要么则彻底是吃饱了撑的,拿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话题剔牙呢 。还真以为自个儿就要羽化登仙了!想不到皇帝也像村妇一样酷爱嚼舌头(虽然议论的是天堂的是非),偏偏要装得跟个和尚似的 。难道他真的靠吸风饮露执掌朝政?这样的皇帝,只适合做乌托邦的国王 。到了唐代,连少林寺的武僧都流露出真性情:“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无酒无肉,如何强身健体练武术,如何哥们义气闯四方?
一部《水浒传》,概括了酒肉朋友的最高境界 。好汉们相识,立马就下馆子,喝血酒结盟,点菜一点就是一大桌,抛出白花花的银子,弄得店小二在旁边也乐得合不拢嘴 。一百零八将之所以能聚到一块儿,还是因为彼此大方 。你说其中有几个小气鬼?唉,还真没听说他们搞过什么AA制的 。还真没听说谁托辞胃不好,不能多喝的 。梁山英雄拜把子,最初基于共同的理想:哥几个天天相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赛过神仙的生活 。这其实很朴素的 。后来才叫嚷着“冲到东京去,杀了鸟皇帝”,那是醉话 。醉话不能当真的 。如果他们满足于朋友的交情到酒肉为止,宋江也就成不了政治家了,无法说服大伙儿去给皇帝当雇佣军 。筵席,恐怕不会那么快就散了 。
真希望《水浒传》是一桌不散的筵席啊 。酒肉朋友,好像很形而下,又有什么不好的?一搞形而上就搞砸了 。《水浒传》里的场景描写,餐馆多于战场,酒肉多于刀枪 。宋朝的小饭馆(民间的为主),在我这个读者眼中很熟悉的 。每翻一页书,我都预感到会遇见一座茅草屋顶、四壁透风的大排档,门前高高地挂有褪色的酒旗 。这一班武林高手,是在酒旗的号召下冲锋陷阵的 。即使他们中的谁和谁不打不相识,比试一番枪棍,也仿佛趁着酒兴在玩“老虎棒子鸡”,输了就罚一杯酒呗 。好汉们的日常食谱,则很简单,很少点什么鱼香肉丝、宫爆鸡丁,一般都大大咧咧地切两斤酱牛肉,或上一屉热气腾腾的肉馒头(在后世改良成包子了) 。这是一群硬骨铮铮的食肉动物,下馆子很少点蔬菜的 。只有酒是不能缺的 。
连皇帝招安,都知道用御酒做诱饵 。《水浒传》哪位英雄最孤独?诗人西川说《水浒传》的意义之一,是塑造了林冲,这个中国文学中最早的“孤独的人”的形象 。对此我持不同的意见 。林冲的孤独感并非先天性的,而是命运造就的 。林冲并不孤独,还是有很多朋友的,包括花和尚鲁智深 。当朋友们不在身边的时候,他才枪挑酒葫芦,怀揣酱牛肉独酌的,冒着漫天风雪 。他跟所有人一样怕孤独,之所以夜奔梁山,一方面为了逃难,另一方面也为了找朋友 。整部《水浒传》,其实就是一连串找朋友、会朋友、交朋友的故事 。可拿那首当代儿歌作插曲:“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朋友,敬个礼,笑嘻嘻……”嘿,朋友来了有好酒 。
《水浒传》不仅告诉你该怎样找朋友、交朋友,其实在教你做人的道理 。做人,尤其做男人,需要慷慨,需要仗义,对于那些社会底层的男人,没有点江湖义气,则寸步难行 。团结才是力量嘛 。美酒佳肴及一切好东西,必须与亲人或朋友分享才有味道 。独占是没有意思的 。自私的人没有朋友 。即使坐拥酒池肉林,也味同嚼蜡 。酒肉离不开朋友 。朋友离不开酒肉 。让那班禁欲主义者玩高雅去吧 。玩孤独去吧 。《水浒传》,好像是一伙酒肉朋友的交往史 。但他们的友谊,又超越了酒肉 。那已经融进血液里了 。再说一下鲁智深 。外号花和尚,够另类!其实他后来基本上已不近女色,惟独酒肉戒不掉 。这位酒肉和尚醉打山门,因为山门之内他找不到真朋友 。他也投奔梁山了 。那样活得更过瘾 。梁山泊,酒肉朋友们的理想国 。变成泡影已有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