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的奇葩校长:国子监祭酒跳舞哄皇后

为升官丑态百出的祝钦明
唐中宗时,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祭酒(即校长)祝钦明为了快速晋升,不把精力放在公务教学上,而总是打歪主意 。《新唐书·祝钦明传》记载,韦后觊觎皇权,一心想做第二个武则天 。天子将去南郊祭天之际,韦后非常想参与这一仪式,借此可进一步夺权 。祝钦明揣摩到她的意图,上疏引经据典,论证韦后应当助祭 。本来是一些站不住脚的歪理,中宗还是被蒙蔽采纳了这个建议,韦后当然对祝钦明非常感激 。
韦后亲戚办婚礼,中宗、皇后在公众宴请群臣 。祝钦明为博韦后高兴,自荐当场跳一支名为“八风舞”的舞蹈 。可是祝钦明其实体态臃肿,动作笨拙,在大庭广众之下摇头晃脑,左顾右盼,极尽丑态 。
后来,祝钦明被言官弹劾“谄媚奸邪、品行恶劣”,不但升官美梦破灭,还被贬到偏远的地方任职 。
胆小怕事猜错圣意的费訚
明代黄瑜《双槐岁钞》第九卷记载,明朝成化年间,宪宗朱见深准备在万岁山上搭建一座棚子,用来远眺风景 。针对这一有劳民伤财之嫌的无益项目,太学生虎臣上了一份言辞恳切的奏章,劝谏宪宗不要继续搭建 。国子监祭酒费訚闻讯后惊慌失措,担心学生的“胡言乱语”惹恼了宪宗,怪罪下来,自己也要被连坐 。于是他让学生们对虎臣进行“批斗”,把这个“愣头青”用铁丝绳索捆绑起来,等候上面发落 。不料,宪宗却对虎臣的奏章大加赞赏 。他下旨拆掉了修建中的棚子,并且对虎臣进行嘉奖,让吏部在遴选官员时,给虎臣安排个七品的职务 。这下虎臣名声大噪,而胆小怕事、不能领会圣意的费校长则糗大了,面对太学师生们时无地自容 。
【盘点历史上的奇葩校长:国子监祭酒跳舞哄皇后】
厚颜无耻趋附太监的校长
王云凤是明武宗正德年间的国子监祭酒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记载,当时太监刘瑾专权跋扈,身为国家最高学府长官的王云凤不顾身份,频频向刘瑾百般献媚 。一次,王云凤荒诞地上疏请刘瑾亲自莅临太学指导 。刘瑾还算是头脑清醒,说什么也不肯去丢这个人 。王云凤的另一封上疏,建议把刘瑾推行的一些措施刊印成律令,颁布天下以流传后世,实在令人作呕 。王云凤最过分的一次献媚,是关于减少国子监生员数量的奏请,他在上书中说:现在监生有2200多人,国家供给他们的生活费,耗资巨大,应该减少到1200人,且多数应打发回家,让他们自谋生计,到开科时候再来京城考试就行了 。上疏之前刘瑾还在显赫中,上疏不久后就倒台了 。所以这一言论被广泛地公开批评,人们知道这又是奉迎刘瑾个人私意的马屁奏章 。裁减国子监规模,不管监生的生活,看似为节约财政投入着想,实则是断绝人才后路,属误国谬论 。明武宗也作出明断,驳回了王云凤的荒唐奏章 。
无独有偶,明朝后期国子监又发生了一起巴结宦官的丑闻,这次的当事人是副校长——司业朱之俊 。《明史·阉党传》记载,当时明熹宗宠信太监魏忠贤,国子监一名监生陆万龄为博取魏忠贤的欢心,提出建议,要在国子监的旁边建一所魏忠贤的祠堂,让这个太监能与孔子并尊 。朱之俊接到这个建议后,居然同意了,并开始筹建,幸好此时明熹宗驾崩了,才没来得及成为现实 。
缺乏个人修养的王维桢
明朝嘉靖年间,华州(今陕西华县)人王维桢任南京国子监祭酒 。清代梁维枢《五剑尊闻》卷十记载,一次,王维桢从南京回老家,途经河南 。河南太守好心好意派手下人拿着名帖去迎接他,王维帧却大发雷霆 。他嫌太守没亲自前来,对自己不够恭敬,居然把太守手下人给鞭打了一顿 。这下太守当然不干了,就开始报复,下令把王维桢软禁在客栈里,不给吃喝,还严令城中大小店铺都不准卖食物给王维桢 。这样一连三天,王维桢几乎饿死了 。幸亏一位已经退休的高官出面说情,王维桢才脱离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