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一个诗人,事后为何又把行刑官杀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为了加强集权,以“欲图谋反”的罪名,诛杀了开国功臣凉国公蓝玉 。同时还将受牵连者1.5万余人,杀戮殆尽 。
在这场杀戮中,有一个诗人也牵涉其中 。当这个诗人被杀后,朱元璋问行刑官,诗人死前说了什么 。当行刑官告诉朱元璋,诗人写了一首诗后,朱元璋竟然将行刑官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朱元璋剧照)
这个犯人叫孙蕡,广东南海平步人 。生于元末乱世,早年蛰居乡里,读书为乐 。孙蕡在诗歌上很有天赋,据史书记载,他的诗歌“清圆流丽,如明珠走盘,不能自定” 。既有魏晋之风,又朗朗上口,因此极受尊敬和推崇 。
洪武三年,建立大明政权的朱元璋,为了能引进更多的栋梁之才,下诏实行科举考试 。
孙蕡考中举人,先出任工部织染局使,后调任安徽凤阳虹县簿 。
当时,由于新朝初建,受战乱影响,许多地方十室九空,田地荒芜 。孙蕡上任后,做出一了系列安抚流民的政策 。流民奔走相告,在外逃荒的,也纷纷归回,务农织麻,安居乐业 。
由于政绩斐然,再加上才名在外,因此,孙蕡得到了素有“开国文臣之首”称号的大学士宋濂的举荐,被召为翰林典籍官,参与《洪武正韵》的修撰 。
宋濂不光是朱元璋的高级参谋,还是太子朱标的老师,因此在朝中颇有影响力 。他一向主张“宽仁治国”,反对朱元璋的嗜杀 。但是,朱元璋为了确保江山永固,不光实行强权政治,还推行严刑厉法 。
因为与朱元璋政见相左,宋濂只得告老还乡 。然而,他却还是受到“胡惟庸案”的牵连,险被朱元璋处死 。幸好太子朱标力保,才改为流放 。宋濂年事已高,最终还未走到目的地,就死在途中 。
(宋濂和朱元璋)
宋濂举荐起来的孙蕡也受到殃及,被罚筑城墙 。
孙蕡个性旷达,并未因为遭受不公而怨声载道 。他在修筑城墙时,高声唱起了粤语歌 。由于歌句难懂,巡视的官员听不懂,但还是将他带到了朱元璋面前 。
朱元璋命他说出唱词 。听完后,才知他句句都是忠贞之词,明白他是被冤枉了,所以释放了他 。
【朱元璋杀了一个诗人,事后为何又把行刑官杀了?】孙蕡坐了两年冷板凳,到洪武十五年时,才被外放苏州 。然而,由于他性格耿直,不久便被人诬告,被罚到辽东戍边 。
这下孙蕡算是回不来了,好在他为人潇洒,并不把这看作不幸 。所以,他在辽东时,虽辛苦异常,却还能饮酒作诗,自娱自乐 。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自恃开国有功,恣意骄横,这让朱元璋很不满意 。不久,便有人告发蓝玉谋反 。朱元璋借机以谋反罪,将蓝玉处以“剥皮实草”的酷刑,并抄家灭三族,还将一切与他有牵连的人,都杀戮殆尽 。
本来,孙蕡在辽东与此事八竿子打不着 。结果,有人在搜查蓝玉党羽,清查蓝玉家产的时候,发现了一幅字画,上面有孙蕡提的字,于是立刻将此事上报了朱元璋 。
(孙蕡剧照)
朱元璋想都没想,便把孙蕡处以死罪 。
孙蕡的亲友得知后,纷纷为他叫屈,都劝他一定要作文自辩,或可逃得一死 。
但孙蕡却非常平静,想想为官多年,官虽不大,却屡遇磨难,早就把人生看淡了,于是他坦然赴死 。
不过,孙蕡毕竟是个诗人,就算死到临头,他亦要吟诗一首,才慨然赴死 。这首诗是这样的:“鼉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 。黄泉无客店,今夜宿谁家?”
孙蕡处死后,朱元璋问行刑官,孙蕡死前有没有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