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被称为三国时代的霸王项羽?孙策如何像霸王?

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在演义中,孙策相比其他诸侯,最突出的还是能打 。曹操最大的特色是奸,刘备最大的特色是仁,孙策最大的特色就是勇了 。
听说孙策率军前来,刘繇有些担心,部将张英却说,只要自己率领一只兵马,在牛渚驻扎,纵然有百万雄兵,也必然可以击退 。可是真正面对孙策,却一战而溃 。太史慈曾经主动请战,可是刘繇以太史慈年轻为由,拒绝了太史慈 。
而最能体现孙策之勇的还是孙策率领十三骑,去刘繇大营附近查探地形,遭遇太史慈 。双方你来我往,单挑十分精彩 。之后两人一个用枪挑着太史慈的小戟,说:“太史慈若不是走的快,已被刺死了!”太史慈不甘示弱,让士兵拿着自己夺去的孙策的头盔,大喊:““孙策头已在此!”依旧是礼尚往来,气势上一点不输 。就算是后来刘繇兵败,太史慈无奈来降,孙策问起当日神亭大战的事情,说:“神亭相战之时,若公获我,还相害否?”按照常理,一般人此时被抓自然服软,可是太史慈却笑着说:“未可知也!”而孙策一点不生气,反倒哈哈大笑,彼此欣赏 。后来太史慈主动提出前去招降旧部,孙策立刻答应,以第二天日中为约期 。太史慈走后,孙策众将很担心太史慈一去不返,可是孙策却自信的说:“子义乃信义之士,必不背我 。”孙策对太史慈的信任,正是孙策获取众将信任的一个缩影 。
对待孙策的勇武,谋士张纮曾经表示担心,说:“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 。”张纮说的有道理 。回想当初,孙策的父亲孙坚为何会在进攻刘表获得大胜的情况下功败垂成死于非命呢?主要就是孙坚过于心急,而孙策和其父一样,勇武过人,但是对自己的勇武过于自信,以至于失去了对时局的一个准确判断 。后来孙策被人暗杀,也源于这个性格缺陷 。
面对张纮的劝谏,孙策道歉说:“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 。”孙策承认张纮的话很有道理,可是却认为作为全军统帅,如果不能够冲锋陷阵,恐怕手下的将士不能为之效命 。孙策的担心有道理吗?表面上看起来有道理,其实是很没有道理 。作为全军主帅,冲锋陷阵固然可以激励将士,但是却不能成为常态 。毕竟冲锋陷阵乃是普通将领的事情 。看其他诸侯领袖,比如曹操刘备袁绍之流,会亲自冲杀在前吗?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冒险的 。而更重要的,还是一场战争的胜败,关键不在于主帅是否冲锋陷阵,而在于战前的决策 。就如演义中大量描绘的战争一样,身负其实在交战之前就已经决定 。靠主将激励,而改变战场胜败的例子不能说没有,但是少之又少 。
也正因为孙策的冒进,在本回中孙策被进攻薛礼时被箭射中,幸亏孙策躲闪及时,没有伤及要害 。而孙策将计就计,充分利用中箭一事,反倒大败薛礼,也体现了孙策在勇武之外,颇有谋略的一面 。
【谁被称为三国时代的霸王项羽?孙策如何像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