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署名锦衣卫,沈炼的历史故事

大家好 , 给大家推荐明朝官署名锦衣卫 , 沈炼坐堂 。说起来 , 沈炼并不是锦衣卫里官衔最高的 , 但是我们之所以在这里要把他单独拎出来说 , 除了他与严高家族的恩恩怨怨之外 , 沈炼应该算是明朝锦衣卫里最有学问的一位了 。
【明朝官署名锦衣卫,沈炼的历史故事】沈炼字纯甫 , 号青霞 , 出生于正德二年(1507年) , 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江浙之地自古便多文人墨客 , 沈炼从小就深受江浙文化的熏陶 , 加之他从小聪敏 , 自幼就能工古文 。沈炼的文风奇绝 , 自成一派 , 就连当时浙江的一代文豪徐渭看到沈炼的文章之后都不得不称赞“以奇惊一也” 。汪文盛后来看到沈炼的文章 , 也惊讶得不得了 , 称沈炼为奇才 , 让沈炼补了府学生 。才名满江浙的沈炼的仕途生涯在这时要比他同时代的徐渭好多了 , 徐渭先后八次参加乡试 , 全部落榜 , 而沈炼在嘉靖十年(1531年)先是考中乡试 , 又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考中了进士 。
也就是在沈炼考中进士的这一年 , 另一位风云人物也开始在历史舞台上渐渐显露出他的锋芒 , 这个人就是—严嵩 。和沈炼一样 , 严嵩自幼也是个天才型的孩子 , “少年聪慧 , 善于作对” , 比沈炼年长二十七岁的严禽在沈炼考中进士的这一年己经担任了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的重要职务 , 慢慢步入了上层官僚的行列 。就是在这一年 , 严高完成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一次“蜕变” 。当时有朝臣上疏请献皇帝庙号称宗 , 以入太庙 。朝中包括严高在内几乎所有的重臣都持反对意见 , 并且力谏阻止 。这让明世宗朱厚熄很不高兴 , 他恼怒地写了一篇《明堂或问》 , 一点儿不给面子地严厉斥责所有反对的朝臣们 。见风使舵的严嵩在看完《明堂或问》明白了皇上的心思后马上改了口风 , 并且照着皇上的意思“条划礼仪甚备” , 解决了献皇帝入庙称宗之争 。虽然严离在仕途上碰到了挫折 , 可正是这一次小挫折让严嵩学会了怎样去应付性情乖僻多变的明世宗 , 勤勉加上温顺 , 以及对于明世宗性情的了解让严篙的政治地位逐渐巩固 , 成为了明世宗的亲信 。可以说 , 这一年对于沈炼和严嵩来说 , 都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
考中进士不久 , 沈炼就被任命为漂阳知县 , 走马上任 。作为政治生涯的第一站 , 沈炼很珍惜这次机会 , 在漂阳任县令期间 , 他兢兢业业 , 并且勤勉有加 , 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称赞 , 可谓是政绩卓著 。沈炼清廉刚直的结果是与当地的御史发生了争执 , 御史的官衔大啊 , 因此跟上面报告说这个知县能力有问题 , 办事不靠谱 , 就让土级把沈炼转到了往平去当县令 。说起来 , 其实这个把沈炼支走的御史暗地里还是很钦佩沈炼的 , 只是“人为财死 , 鸟为食亡” , 谁让你沈炼挡了人家的财路呢?还好 , 这位御史只是把沈炼从滦阳转到了往平 , 同样是七品级别的县令 , 也没有太祸害他 , 就算是平级别的工作调动罢了 。到了在平以后 , 沈炼依然是跟从前一样 , 勤于政务 , 在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同时 , 当地榨不到油水的官员又把他给调走了 , 这一次把沈炼从在平转到了清丰 , 当然 , 官衔还是一样 , 七品县令 。到了清丰以后 , 沈炼终于开始琢磨了 , 怎么人家别的官在一个地方任职一干就是好儿年 , 甚至还有干了十几年的 , 为什么我就跟打游击似的 , 老是不稳定昵?沈炼也知道 , 这样下去没有特别出众的政绩 , 怎么可能有加官进爵的机会昵?像这样今天这儿干两天、明天那儿干两天的 , 政绩过于松散 , 不够集中 , 很不便于给上级领导留下好印象 , 升迁之路何其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