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女政治家:北宋王朝的几位重量级太后( 四 )


英宗不久生病 , 无法处理朝政 , 韩琦等大臣请曹后于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 , 直到第二年英宗病情好转 , 于是撤帘归政 。
再后来英宗去世 , 其长子赵顼即位 , 是为神宗 , 尊曹后为太皇太后 。神宗比英宗还要英明 , 重用王安石变法 , 曹太后虽然主张祖宗之法不宜轻改 , 但也不固执己见 , 祖孙关系始终亲密无间 。苏东坡以乌台诗案被下狱 , 曹后还说过好话 , “挑毛病挑到写诗上去了 , 未免太牵强附会了 。”当然 , 从根子上讲 , 苏轼也是保守派 , 是曹太皇太后这一帮的人 。
曹后的形象 , 在中国历史课本上还出现过 , 当然是以“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形象出现的 。
关键词: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派代表人物 。“垂帘听政” 。
英宗的高皇后
高氏 , 乳名滔滔 , 亳州蒙城(安徽蒙城县)人 , 曹太后的亲外甥女 , 宋英宗赵曙的皇后 。婚后十几年 , 高后为英宗生了四子一女 , 即赵顼、赵颢、赵颜、赵頵(yun)及寿康公主 。
高皇后贤淑谦逊 , 性品良好 , 深受朝野尊重 。神宗变法时 , 高后与姨母曹后的思想一样 , 对祖宗之法怀有深厚的感情 , 对变法持否定态度 。神宗病危后 , 有人为讨好高后 , 主张立神宗的弟弟赵颢或者赵頵为皇储 , 这两人都为太后所生 , 只要太后稍有私心 , 就会接受他们的建议 , 但高太后以大局出发 , 认为神宗有子 , 不应作废子立弟 。
这里我插一句 , 恐怕立自己的儿子太大 , 不好控制 , 也不高垂帘听政 , 所以要立小的 。果然 , 后来立了神宗十岁的儿子 , 延安郡王赵佣为皇太子 , 改名为赵煦 , 即后来的哲宗 。年号元祐 。因为哲宗年幼 , 高太后顺理成章 , 以“太皇太后”身份协助处理军国重事 , 并顺利起用了保守派的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范纯仁等 , 废王安石新法 , 罢黜新法大臣 , 史称“元祐更化” 。
她临政九年 , 海宴河清 , 华夏绥定 , 被司马光等誉为“女中尧舜” 。
关键词:“元祐更化” , 就是“复辟”的意思 。“垂帘听政” 。
神宗的向皇后
向氏 , 河内(河南沁阳一带)人 , 宋神宗赵顼的皇后 。向氏性温婉、心宽厚 , 二十一岁入颖王府 , 与颖王赵顼成婚 , 封安国夫人 。英宗去世后 , 赵顼继位为神宗 , 直到神宗病危 , 向氏赞同高太后的建议 , 立朱婕妤之子 , 延安郡王赵煦为皇太子 , 后赵煦继为哲宗 。
后来 , 高太后死 , 哲宗继承神宗的变法精神 , 政局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变法派陆续回到朝庭 , 旧党大臣范纯仁、苏轼等人被贬 , 甚至要追废高太后为庶人 , 一向谦恭自律的向太后得讯马上找到哲宗哭诉 , “我每天待候高太后 , 哪里来的这种话?若皇上执意这样做 , 将来还能有我吗?”哲宗遂将不利于太后们的奏章当面烧掉 。
哲宗驾崩 , 无子 , 向太后以“有眼疾”为由 , 否决了奸相章惇提出立神宗第九子申王必(单人旁)的建议 , 转而立神宗第十一子端王佶 , 这赵佶就是有名的宋徽宗 。大臣们又请向太后垂帘听政 , 她再三推辞 , 说皇帝已弱冠 , 不必母后干政 。赵佶很是感动 , 还哭拜于地 , 再三乞求不已 , 于是向后答应听政六月 , 便主动撤帘还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