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贵族子产:孔子都为之感慨万千的著名政治家( 二 )


公元前522年,子产病逝,死讯传开,郑国青壮年号啕大哭,老人也都哭得像孩子一般 。千里之外,“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也!’”

贵族“染指”郑国动荡
在郑州的光芒下,如今的新郑显得很暗淡 。但2000多年前,作为郑韩故国的国都,在长达500年的时间内,新郑都是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那时,郑州市区不过是一座小邑 。我的一位同事是新郑人,她曾开玩笑说:“我们是首都的,来郊区上班了 。”不错,如果按2000多年前的中国地图,那我们还都是外国来郑国就业的呢 。
郑国原来的封地在今陕西华县,西周末年,郑桓公迁居溱水和洧水交汇的地方,是为“新郑”,因此所谓“新郑”,其实非常古老 。
如今除了巍峨的古城墙,郑国的一切都已深埋地下,2000多年过去了,郑国显得遥远而陌生,这里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们今天甚至很难理解,比如“食指大动”的故事 。
故事是这样的:楚国人把一只鼋献给郑国国君郑灵公,正巧大夫公子宋和公子家要去见灵公,公子宋的食指忽然自己动了起来,他就给公子家看,说他的食指大动,必定有好东西吃 。等他俩进宫以后,果然看见厨子正在杀鼋,两人便会心而笑 。郑灵公问他们为何发笑,公子家就说出了实情 。可能是想开个玩笑吧,到吃鼋肉时,郑灵公故意不让公子宋吃,公子宋大为愤怒,伸出手指在炖鼋的鼎中蘸了一下,放到嘴里尝了尝,然后扬长而去 。这还不罢休,他担心被郑灵公报复,干脆先下手为强,返回去杀了郑灵公 。
这一事件为汉语贡献了三个词汇:“食指大动”、“染指”、“禁脔” 。但让人惊奇的是,堂堂的国君,怎么会因为这样的小事就被人杀掉了?这国君是不是太容易杀了?
经专家一番解释,我们才明白了大致的情形:当时郑国国君没有权力,国政被大族轮番把持,国君成为一个“高危岗位”,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
春秋初年,郑国的武公和庄公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特别是郑庄公打败北方的山戎,成为中原各诸侯国的主心骨,被后人称为“春秋初霸” 。庄公治理郑国43年,使郑国达到极盛,疆域南到栎邑(今禹州市),东建启封(今开封),北跨黄河与卫、晋交错,西控虎牢关 。但庄公死后,郑国很快陷入内乱,先是权臣祭仲赶走太子忽,立公子突为国君,是为郑厉公 。不过厉公不甘心做傀儡,奋起抗争,失败后逃往国外,从此寻求国外势力帮助连年对郑用兵 。此后,祭仲又扶太子忽重新登位,两年后太子忽却又被另一权臣杀害 。祭仲先后又立了两位国君,而流亡的郑厉公最后终于打了回来,杀死国君复辟成功 。这样,二十年的时间内,郑国六易其主,国力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 。而此后郑国的权力,仍被一些大家族执掌 。
此时,齐、晋、秦、楚诸国逐渐强大起来,地处各国之间的郑国就处在了火力交叉点上 。各国争霸,使郑国兵连祸结,灾难深重 。
而在这样风雨飘摇的日子里,郑国的大家族为了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愈演愈烈,闹得郑国鸡犬不宁 。“食指大动”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发生的,这一事件,也标志着郑国已经陷入内乱的深渊,难以解困 。所谓“时势造英雄”,在郑国经历150多年的停滞和衰败后,子产应运而生,挺身支撑危局 。
“博物君子”成为郑国执政
子产,郑穆公的孙子,他的父亲叫子国 。春秋时期,人的名字往往很麻烦,他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 。公子之子称公孙,所以他又叫公孙侨 。由于父亲叫子国的缘故,按照习惯,他还被称为国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