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元春早就死了很多人都没发现!

最近读红楼的时候,越读我越开始怀疑一件事情,元春真的是八十回以后才死亡的吗?她有没有可能在前八十回里就已经死亡?今天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
【红楼梦里贾元春早就死了很多人都没发现!】八十回后的文字我们是看不到了,关于元春的结局,主流红学界大致都认为她在八十回后死去,因为文章中有明显的文字告诉我们,前八十回中,元春还活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可能在宫中已经失势,至少还没有死亡 。我这里说的元春死亡,是通过他人死亡的映射 。
关于映射,要说一下 。细读红楼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物的结局在前八十回中都有他人映射,这个映射不是判词,也不是谶语,而是通过一个与之相关的人物的遭际映射到主人公的结局 。比如拥有二十把旧扇子的石呆子,他的结局即映射了宝玉的结局,比如刘姥姥说的若玉(一说“茗玉”)小姐,映射了黛玉的结局 。
网络配图
我们知道,红楼梦的语言非常洗练,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人物,看似不相关的故事,其实都映射了贾府众人中某个人物的结局,所以,我说元春在前八十回中已经死亡,其实是有明显的映射的,这个映射即是宫中老太妃的薨逝 。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头来看 。
按照相关脂批,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全本红楼梦其实应该是108回(至于为什么是108回,后面我会专文论述),正好是十二个九回,按照情感基调来划分,全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从第一回到五十四回止,这之前的贾府皆是一派祥和富贵模样,至少面上仍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无论贾母王夫人等管家人物,还是宝玉与黛玉宝钗姊妹之间的嬉闹,都是充满欢声笑语的 。
上半部红楼里,无论是宝黛初见,还是元春封妃,无论是探春起诗社,还是芦雪庵联诗,无论是元宵开夜宴,还是除夕祭宗祠……都是令人开心愉悦的喜事 。
首先就是凤姐病倒探春理家,接着是玫瑰露茯苓霜一案,接着是贾敬死亡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尤二姐尤三姐死亡,鸳鸯抗婚,贾琏借当,抄检大观园……坏事一件接着一件,接踵而至,贾府日常运转已经出现困难 。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转变,一切都跟五十四回五十五回有关,原文第五十四回,曹公借王熙凤这个荣府大管家之口不断地提到了“散”字,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贾府之散从这里就开始了,就像凤姐说的“外头已经四更,依我说,老祖宗也乏了,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 。”
而第五十五回一开篇就提到了一件大事:且说元宵已过,只因当今以孝治天下,目下宫中有一位太妃欠安,故各嫔妃皆为之减膳谢妆,不独不能省亲,亦且将宴乐俱免 。故荣府今岁元宵亦无灯谜之集 。如果我们联想到元春死亡一事,这一段开头简直充满凶险,因为这之后的贾府,真正地走向了死亡之路,真正地开始走向没落 。
如果让我为这段文字加批语,六个字足够:元春之事动矣!老太妃的身体欠安,恰恰映射了元春在宫中遇到了大的变故,这个变故直接把贾府拖入了无法挽回的死地 。
网络配图
到第五十八回开头,再次提到老太妃之事,这时候老太妃已经薨逝 。原文: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 。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 。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回 。在大内偏宫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地名曰孝慈县 。
这个老太妃薨逝,惊起的波澜不可谓不大,贾府众人凡有诰命有爵位的每日都要入朝随班守制,家里管事的也只剩下尤氏,还是托了产育的幌子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薨逝的不是老太妃,正是元春,贾府也必得如此守制 。当然,我说老太妃薨逝意味着元春死亡,并非主观臆断,曹公在原文中是有暗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