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外唐僧是如何西天取经?( 三 )


为了削弱玄奘在民众心中的影响力,唐高宗多次责令玄奘弃缁还俗,玄奘一再明志,译经事业却不断遭到质疑和打断 。为了摆脱统治者的控制,玄奘提出回家乡少林寺翻译佛经,并上言曰:“玄奘从西域所得梵本六百余部,一言未译 。今知此嵩山之南少室山北有少林寺,远离鄽落,泉石清闲,是后魏孝文皇帝所造,即菩提留支三藏翻译经处 。玄奘望为国就彼翻译,伏听敕言 。”这一合理要求遭到朝廷的无情拒绝 。
对玄奘最关心的译经工作,唐高宗的支持也大不如前,唐太宗时曾派遣高僧十几位作为玄奘的助手参与译经,加上随从和仆人,整个译场人数超过百人 。到了高宗时代,玄奘经常被迫更换译场地点,他身边的助手常常被更换,甚至缩减到只有五人,翻译速度大大降低 。
更让玄奘无语的是,唐高宗还另派遣文臣六人参与其中,给文臣们下了这样的命令:“时为看阅,有不隐便处,即随事润色 。” 意思很明显,不仅仅是对玄奘本人加以监视,对他翻译的文字也要注意,文臣们有随时干预和修改的权力 。玄奘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就是在这种处境下艰苦生存,身体每况愈下,经书翻译工作困难重重 。
在人身管制上,在太宗朝时还是心照不宣的温和监管,到高宗朝时已经成了冷酷不近人情的监禁 。公元656年,玄奘为了治病,未经请示外出求医,唐高宗得知后极为不悦,派遣御医前往探视,名为治病,实际却是问罪,玄奘事后惊慌失措的送去了谢罪表 。
玄奘最后的工作场所,是位于今天陕西省铜川市玉华山中的玉华寺(已毁),本是皇家避暑地,但冬季却非常冷,玄奘在西域时就落下了畏冷的毛病,每到寒冷时节就容易发病 。
公元664年1月,62岁的玄奘在繁忙的工作中摔伤了腿,自此一病不起,躺了二十多天后,于2月5日逝世 。在他死后两天,宫中派出的御医才姗姗来迟 。
他的遗体被送往长安慈恩寺停放了2个月,到了4月15日才送往长安城外东南的白鹿原下葬,与他回到长安那次相似,同样有成千上万的人自发前往迎送,只是这一次,送葬行列里没有一名朝官,也没有人出面为他撰写塔铭墓志,大唐王朝对这样一伟大人物的离世,充满了诡异的沉默 。
玄奘意志虽坚,但他凭借一己之力很难完成译出所有佛经的重任,终其一生,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 。在他死后数日,对佛经毫无兴趣的唐高宗下令停止译经工作,未翻译出来的经书被送回大慈恩寺保存,再也无人问津 。
此外,由玄奘叙述,辩机撰文的《大唐西域记》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国际新闻作品集,记述了玄奘所亲历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 。
随着文化的不断融合,佛教早已成为我们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很多诗人的诗作中都融合了清幽宁静的意境,李白,杜甫,白居易,孟郊,贾岛,都有很多带有禅味的诗歌,当然禅诗写的最好的还是王维 。
玄奘九死一生舍身求法的坚韧和执着也是他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财富,鲁迅先生赞他为“民族的脊梁”,梁启超也称他为“千古一人” 。无论作为宗教领袖,还是文化的融合与传播者,玄奘无疑都是一座大山,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