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空调也没有暖宝宝要怎样渡过漫漫寒冬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你还在春天 , 我的世界凛冬已至 。但是看看古代的冬天 , 我不禁知足地裹紧了被子 。
历史上寒冷期的冷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 古人没有空调也没有暖宝宝 , 要怎样渡过漫漫寒冬呢?
网络配图
首先是多穿点穿暖点 。棉花是一种外来作物 , 到了明朝才在全国大范围流行 , 在那之前一般人都穿不上棉衣 。葛、麻、蚕丝等都是本土的纺织材料 。有钱人用的自然是丝 , 天气寒冷时 , 他们会在衣服里垫上丝锦保暖 , 还会穿上用羊羔皮、狐裘和貂皮等动物皮毛所制成的裘衣 。至于贫民多使用麻布 , 或者其他植物纤维织成的面料 , 御寒效果自然不如人意 。幸好 , 到了明朝时期大家普遍能穿上棉衣 。
和今天的人一样 , 古人也讲究装备齐全 , 帽子、手套也是妥妥要的 。马王堆就出土了露指短手套 。古人还习惯将内涵丝或棉等填充物的长条裁帛巾扎在额间 , 用作保暖 。至于明代时期 , 百官上朝还戴有类似于耳套的暖耳 , 清朝官员则戴着皮毛制成的暖帽 。
【古人没有空调也没有暖宝宝要怎样渡过漫漫寒冬】网络配图
穿暖后还要想办法取暖 。
最简单粗暴当然是直接点堆火取暖 。室内取暖多用木炭 , 这就得有个燃烧用具 。春秋时期 , 人们就开始使用燎炉也就是炉子烧炭取暖了 , 火盆、熏炉也是很常用的 , 熏炉下部为盆 , 上部罩 , 平民百姓用的多是陶制的 , 上层人士用的多是铜质的 。
古代人还会将火炭和尚热的灶灰放入手炉中 , 拿在手上取暖 。另外还有足炉 , 也被称为汤婆子 。足炉是由锡或铜制成的扁瓶子 , 在里面灌热水就可以放入被窝取暖了 。
网络配图
秦朝的高级宫殿内有了“火墙”和“壁炉” 。所谓火墙就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 , ?墙下挖有火道 , 人在屋外的廊檐底下就可以生火 , 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 。至于壁炉也是烧炭取暖 , 同样有排气口 。
汉代宫殿以花椒取暖 。皇宫中有专门温室殿 , 墙壁上涂着花椒和泥土 , 壁面挂着锦绣 , 设有屏风和鸿羽幔帐 , 地上铺着毛毯 。皇族在这样的房间里住着 , 应该不会有多冷 。
除了这些 , 还可以吃得暖 , 正所谓“晚来天欲雪 , 能饮一杯无?” , 坐在“红泥小火炉”旁与朋友共享“绿蚁新醅酒” 。当然 , 也可以凭着一身正气过冬 , 孤舟蓑笠 , 独钓寒江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