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宋江招安了吗?小说剧情存在虚构

想必熟读四大名著的朋友们,应该都会喜欢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以前老一辈的人常流传下来过一句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其中说到“少不看水浒”大概就是因为看了《水浒传》会容易被里面的那些人物的意气风发给感染,然后去做一些在这年纪不该做的所谓“义气行为、英勇事迹” 。水浒传里说过共108将梁山好汉,分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我们都知道梁山的头目就是宋江,所有上梁山的人可以说都是被宋朝廷所逼,但最后为什么朝廷招安了宋江,当时他们招安的条件是什么?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被招安了吗?
朝廷招安宋江什么条件?
历史上并没有记录宋江被招安时赋予的条件,但是通过被招安后的一些安排,不难推断出 。
1.宋江官复原职并且被升职,他本就是朝廷的官吏,忠君爱国的思想摆在那里,所以他接受了招安 。
2.朝廷承诺过,每个被招安之后的好汉们成为梁山起义军之后在军队中想必也都是被赋予了一定的官职的,同时朝廷也承诺了等国家安定之后可以免除之前这些上梁山的好汉们的罪责,让他们回归以前原有的生活 。
可惜被招安之后的一切都是不如意的,他们受高俅陷害、利用,最后死的死伤的伤,梁山108位好汉也就不复存在了 。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招安了吗?
历史上对于真实的宋江描述的内容十分稀少,有关他的记载在《宋史》中仅见三条,但许多传记中都说明了宋江作为那个时代农民起义的代表,是不可能被招安的,小说里的剧情存在虚构 。
其一是《徽宗本纪》记:“宣和三年(1121)二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 。”
其二是《侯蒙传》记:“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 。”
其三是《张叔夜传》记:“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 。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 。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
根据这三条记载以及宋人留下的零星资料,学者们为宋江起义勾画出了一条比较清晰的轨迹 。
大约在徽宗宣和元年(1119)十二月间,以宋江等三十六人为首的农民、渔民,在京东东路所管辖的黄河以北地区揭竿而起,攻州占县,杀富济贫,引起统治者的恐慌 。徽宗赵佶诏令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提刑督捕 。在官军的征剿中,宋江并没有像《水浒传》等文艺作品所描绘的那样,在八百里的水泊梁山建立根据地,以与宋军抗衡,而是“横行齐魏”,马不停蹄地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 。先是攻打河朔、京东东路(今山东一带),后又转战于青、齐、濮州,一连攻陷十余郡城池 。数万官军表面上在围追堵截,实则闻风色变,“莫敢撄其锋”,一时间声威大震,朝野震惊 。
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宋江率部攻打京西、河北等地 。徽宗采纳亳州知州侯蒙“招降”之策,并任侯蒙知东平府,以便办理招安事宜,但侯蒙没上任就一命呜呼,此事不了了之 。
后来,宋徽宗又派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讨伐 。宋江为避其锋,自青州率众南下沂州 。宣和三年初,起义军在攻打沂州的战斗中被知州蒋园击败 。二月,起义军继续南下,攻打淮阳军,接着,占据楚州,进入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境内 。徽宗连忙下诏给刚刚以徽猷阁待制出任海州知州的张叔夜,令其设法招降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