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毕竟比三弟有才,他早已想好了消解化学兄弟的化学方法--与“结义”相反的“雪仇” 。先将兄弟暗中送给对手杀,再以雪仇的名义获得独生 。只要说是为了报仇,谁还会要求他们同年同月同日死呢?结义盟约自然解除 。同时还赢得了朝野上下同仇敌忾的士气与民心 。这都是夺取天下必不可少的 。正因为报仇是假,夺天下是真,所以刘备在杀死所有仇人之后还要继续进攻吴国 。(他的战略与诸葛亮相反,是先灭东吴,再统一全国 。)刘备不愧是伟大的政治家,既能将兄弟结义提升至替天行道的辅国大义,又能将兄弟之仇演说成不共戴天的灭国公仇 。且看他是如何制造兄仇的 。
刘备的另一种才华是善于借力,当初结义是为了借力羽、翼起飞,如今成功在望,他又要借力剪除沉重的翅膀并获得两重孝 。那么,该借何人之力呢?无需另请高明,非诸葛亮莫属 。第一,诸葛亮也有杀羽除飞的图谋,志同道合,不会泄密;第二,诸葛亮擅长心理战和远程战,常在笑里藏刀之后敷以悲伤的眼泪,干净利落;第三,诸葛亮精通各种神鬼之道,能将阴谋陷害伪托成上天旨意,无人生疑 。刘备亲眼见到诸葛亮杀同僚庞统时就是这样做的 。
三、诸葛亮放纵张飞的偏才,先使其小成,再使其大败
诸葛亮果然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只对着关羽和张飞的偏才和性格缺点温柔拍打几下,就让他们死于非命了 。
关羽的正才是义,却偏好逞勇,缺点则是“刚而自矜”;张飞的专长是勇,却偏好耍智;缺点则是“暴而无恩” 。诸葛亮告诉我们,若想成全一个人,就帮助他发挥专长 。诸葛亮给关羽镇守华容道的机会,便让他义满天下;诸葛亮给张飞树林中可埋伏军马的启示,便让他当阳桥头一声吼,勇退曹家百万兵 。若想毁灭一个人,就膨胀他的偏才 。与由善性决定的正才不同,偏才往往由后天的欲望驱动,一旦放纵,就会让人自我陶醉,暴露出缺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譬如,关羽在接到孔明送来的五虎上将第一员的勇名后就说:“知我者惟孔明也” 。以为自己真能威震华夏了 。张飞在瓦口关接到孔明送来的三车成瓮的美酒,计取张颌之后,就以为自己独得孔明之妙,成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酒神加智神,愈加纵酒贪杯 。这就是“欲使其亡,先使其狂;欲使其狂,先使其盲”的道理 。现在很多成功人士仍喜欢别人吹捧他们的业余爱好,以全才自居 。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罗贯中与陈寿的观点有所不同 。陈寿认为关羽和张飞是“以短取败,理之常数也 。”罗贯中则认为他俩的失败既有性格内因,也有被他人恶意诱导的外因 。在罗贯中看来,关羽和张飞的偏才和个性原本是可爱的,甚至是有益的 。关羽因为好勇而“千里走单骑”,因为刚矜而“土城约三事”;张飞因为好智而“陆路取西川”,因为粗暴而“鞭打督邮”(“义释严颜”还说明他原本能做到暴中有恩),均成为了千古美谈 。这说明个性本身没有长短之分,太过了才会变成缺点,变成取败之道 。
四、刘备将屠夫张飞当猪杀,先消磨其意志,再急火攻心
实际上,在害张飞的过程中,刘备不仅是旁观者、纵容者,还是积极的合作者、操刀者,参与程度要比杀关羽时深得多 。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就像范疆与张达一样,几乎不分主从 。表面上,他不赞同孔明送酒给瓦口隘的张飞,以免他贪杯误事,实则并未阻止,只管增派魏延去助张飞成功,却未捎去半句节酒的嘱托 。表面上,他在伐吴之前,初开金口嘱咐张飞:“朕素知卿酒后暴怒,鞭挞健儿,而复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今后务宜宽容,不可如前 。”实际做法却是:一、称帝三年间绝口不提报仇之事,让张飞不知所从,终日借酒浇愁;二、在某一天突然下诏,发兵东吴,“克日兴师”,让长年被酒伤身、意志消沉的张飞急火攻心;三、明知张飞酒后鞭挞士卒,并将他们重又安排在身边,却不及早劝张飞减少饮酒(至少有三年时间),更不设法隔离他身边危险的士卒,这都是刘备有义务有能力做到的 。一个喝了几十年酒的瘾君子怎么可能说戒就戒呢?一旦喝醉,又怎么可能及时控制自己的行为,记起兄长的叮嘱呢?
- 三国美女甄宓的传奇一生,出生高贵死时批发覆面以糠塞口
- 三国水战无敌顶级武将甘宁是怎么死的?如果甘宁没有死
- 谁是《三国》中的真正的女汉子:三国最奇女子
- 谁才是张飞遇刺真正的幕后元凶:张飞被刘备算计?
- 北周历史上最命苦的大义公主:数次改嫁终被杀!
- 听别人的建议不能听一半:韩信被杀的自身因素
- 道外小吃前十名:老式熏鸡上榜,第一用张飞命名
- 三国第一草包将军,实力强智商高,却总犯浑!
- 张飞的死和刘备有关系吗?
- 曾经的三国第一神射手黄忠,如今却不知道墓的具体位置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