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杀俘之最:朱熹后人屠杀太平军万余降卒!( 五 )


同治四年(1865),洪章调任湖南永州镇总兵 。时永州一带正闹虎灾,老虎白日入市伤人 。洪章至,即率亲兵入山杀虎,曾徒手打死一虎,事后当地人在该处立有一碑:“朱将军打虎处”,1980年代尚存 。
朱洪章调永州后,曾衣锦还乡 。在文斗,大宴乡亲,尤其是随他出征阵亡者家属 。回乡期间,曾到平鳌寨宴请全寨乡亲,为其祖母火烧寨向乡亲赔罪 。回乡时,洪章得知家乡人才出少,原因之一乃学额过少 。回任后,遂将朝廷补发咸丰七年(1857)被耆龄扣发的饷银利赏恤银计二万四千五百一十五两中的二万两为开泰县永捐文武学额各二名,余数捐增加一次性文武学额各一名 。然银交去后却杳无结果,成为洪章之一大遗憾 。
光绪二年(1876),调补云南鹤丽镇总兵 。鹤庆地处漾弓河畔,地势低洼,河道排水不畅,几乎每年都发生水灾,淹没民田 。州人另掘一新河以泄水,然通塞不常,官数任先后整治无效 。洪章到镇,即请当地士绅会商治河之策,着手河道整治规划,并率所随带的百名亲兵日夜奋战,州人亦积极相助,将淤塞疏通 。本欲彻底根治,然不久,奉调他任,百姓拦马哭留 。三年后还任鹤丽,继复率亲兵锐治之,卒竞其功,恢复被淹毁民田四十余万亩,新垦者亦四十万亩,鹤丽遂无水患,当地人在漾弓河口建镇江庙,塑洪章像于中,尊之“镇江王”,庙则建有朱公祠 。至今,该地仍盛传朱洪章开河治水的传说故事 。洪章在滇十二年,历署昭通、临安、腾越各总兵,其间于光绪十一年(1885)曾应越南政府之请,率兵协助冯子材在镇南关市败法国人 。
光绪十五年(1889),两江总督曾国荃调洪章署海防营务处,次年复署狼山镇总兵 。十七年(1891),两江总督刘坤一奏调洪章统领太湖水师 。二十年(1894)六月,中日战争爆发,湖广总督张之洞深知洪章乃可用之将才,遂奏调充实两江营务处,并令募兵勇十营守上海吴淞,在防各营归其节制 。旋即移驻浙江金山卫,修筑炮台以防日寇 。洪章身为勇将,却被闲搁在地方十余年,一旦获重新起用,如蛟龙得门海,猛虎得进山,精神百倍 。军营治理井井有条,市厘不惊,军民肃然,深得张之洞称赞,由是却引发同级军官和幕僚的嫉妒和非议,处处设难,办事不得行其意 。廿一年(1896)闰五月,因旧伤复发,卒于军中 。
洪章病卒,以爱才著称的张之洞大为悲伤,因洪章在曾国藩处备受委屈,遂令幕僚沈瑜庆等详细调查整理朱洪章功劳事迹上陈朝廷:“洪章从往江南,身经百战,功绩最多 。其曲折经营,不能悉记,第举其攻城克邑之尤著者 。金陵之役,曾国荃集群帅问军锋,众皆默然,独洪章请分千四百人为两队,至龙膊子……洪章首跃登城,各队肉搏继进 。登城回顾,敢死士四百悉被焚灼……金陵叙收复功,洪章应第一 。以李臣典积劳先殁,萧孚泗名位居前,抑而为次 。或导其自陈幕府,洪章夷然不屑,士论多之 。差异天性忠勇,智略无伦,起家边徼,无里闬援引之力,资性木强,落落难合,独以谋勇兼备,首克名城,策名中兴,始终军旅,迹其生平,成功不居,抑然自下,有古名将之风 。承平三十徐年,宿将凋谢,当日偏稗之选,多洊膺专阃,或且推任封折 。惟洪章以总兵起病,迄未真除,该将威望允孚,纪律严肃,重声江表,群望所推 。是以委以江浙之交,畀以折冲之任,方冀立功报国,为后起请将之模 。讵意决身歼,赉恨入地 。臣固痛惜指臂,尤为国家惜此人材” 。奏折报上,朝廷下诏予洪章照提督军营立功后积劳病故例,从优议恤,生平战功事迹,宣付史馆立传,并附祀曾国藩、胡林翼、曾国荃专祠,予谥武慎,《洁史稿》有其传 。清末史学家朱孔彰将其收入《中兴将帅别传》 。《鹤庆州志》有其传,称之“为人刚自不阿,有胆有识,关心民间疾苦,喜吟咏,有儒将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