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杀俘之最:朱熹后人屠杀太平军万余降卒!( 二 )


六年(1856)三月,上派江西赣南道觉罗耆龄来接守饶州,毕、朱二人心不快 。耆龄心地狭窄,本事平平,因系旗人之身,颇不把毕、朱等置于眼中 。太平军知耆龄接防,随即猛攻饶州 。耆龄不知军,一触即溃逃 。为阻追兵,耆龄将身后浮桥拆断,险令长胜军覆没、毕金科丧命 。毕金科大怒,追出重围后将耆龄痛打一顿,由是埋耳大祸根 。
尽管耆龄无能吃败仗,然凭其满员身份,非但不被处分,反而提升为江西藩台,专管粮饷 。耆龄到任,即对长胜营予报复,不发一粮一饷,致使该营饥军苦战,处境艰难 。毕金科、朱洪章多次请求,无果,曾国藩亦无奈 。最后,毕、朱以解散长胜营为要挟,耆龄则以能收复太平军重兵把守的景德镇为条件 。长胜营因长期无粮饷,全赖地方乡绅捐助,士气低落,要其进攻垒坚粮足的景德镇无异于以卵击石 。为能让塔齐布苦心经营起来的王牌军得以生存,毕金科不顾朱洪章的反对,毅然令洪章守老营,自己带该营主力往攻景德镇 。刚入城,即为太平军所歼,金科丧命 。曾国藩遂以洪章接任长胜营首统,继守饶州 。安徽巡抚张芾以饶州为安徽门户,乃助粮饷,长胜营是得从长达一年多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
咸丰七年(1857)三月,洪章率部进攻饶州城外太平军重镇四十里街 。该镇由太平天国辅王杨辅清驻守,扎营四十座,时正在举行科举考试 。洪章以诱敌伏击办法打败杨辅清,四十座营盘悉被扫平,随即被派守刚夺得的景德镇 。然在战斗中,时己升任江西巡抚的耆龄派来暗中监视长胜营的游击林保兵败负伤,耆遂以“带兵不力”为由,将朱洪章革去守备衔,千总降为把总,仍统该军 。洪章大为愤懑,满营官兵亦人为不平 。
咸丰八年(1858)二月,耆龄派江军水师统领刘素养来接防景德镇,并负责稽查洪章军 。洪章回防饶州,不久景德镇复为太平军夺去 。九年(1869)六月,曾国藩命洪章率部配合道员曾国荃往攻景德镇 。经数日激战,击败太平军,打死太平军四万余,擒获军官九十余名,夺得景德镇 。战斗中,洪章表现异常突出,为曾国藩钦佩 。洪章藉机要求调离江西以避耆龄,国藩命其选择所部精壮一千名率归属曾国荃 。洪章随即将其余勇员解散,投安徽归曾国荃 。自此,洪章遂入湘军核心,再无粮饷之忧,战绩始著 。洪章离开江西时,得饶州一带乡绅赠万民伞一把以及颂匾若干 。十年(1860),从国荃攻太湖,解小池驿同,遂复原官,并免补守备,晋都司,赏换花翎 。
创下中国近代屠杀战俘之最
朱洪章所部兵勇多系清水江一带苗侗子弟,以能吃苦耐劳、英勇善战而著称于湘军 。为人热情豪爽,重义气,对所带士兵视若兄弟,关爱有加,其部属姜玉顺、朱大珍、朱学贵、姜恩铭等后来均官至副将,与洪章的注意提携不无关系 。由是洪章深受部属拥戴,视其如父兄,乐从其命 。因得力于众部属竭力效命,加上洪章勇谋兼备,勇往直前,战无不胜,而且往往是以少胜多 。因战绩优异,洪章所部长胜营深为曾国荃深依重,遂命洪章再添募一营,洪章命人到湖南洪江设点招募锦屏、天柱、黎平及湘西等地苗侗子弟五百名,长胜军有千五百之众,分左、中、右三营,在曾国藩兵在精不在多的湘军中,长胜营是成为曾国荃乃至曾国藩的王牌师 。此后,曾国荃愈离不开洪章,每战,洪章均当头敌 。
十年(1860)三月,朱洪章从曾国荃攻太平军战略要地安庆,屯集贤关,屡败太平军 。十一年(1861),太平大国后期两柱石之一英王陈玉成率精锐部队来援安庆,连营数十里 。洪章率部往来驰剿,并将营扎逼太平军营,与之争壕夺栅,并趁太平军中午换防无备之机,突袭太平军营,太平军大败,陈玉成遁走 。太平军有万余弃械投降,曾国荃犹豫不知如何处置,洪章提议“惟有杀最妙”,国荃不忍,交由洪章办 。洪章令降卒十人为一批进半开之营门,依次而杀,半天功夫,万余降卒悉被戮尽,手段残忍,令人发指,由是创下中国近代屠杀战俘之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