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是不是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姜维的结局如何

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是姜维的授业恩师 , 是他指定的继承人 , 因为不但《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临死前将兵书传给姜维的描写 , 更加重要的是姜维战斗的一生确实继承了武候的遗志 , 九伐中原与六出祁山遥相呼应 。但实际上如果姜维真的是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 , 那么诸葛亮就不会在后主刘禅派李福问他百年之后谁可接替他时这样回答:“吾死之后 , 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 。”福曰:“公琰之后 , 谁当继者?”孔明曰:“费文祎可继之 。”福又问:“文祎之后 , 谁当继者?”孔明不答 。
【姜维是不是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姜维的结局如何】这是《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的描写 , 虽然正史中未有记载 , 但《三国志·蒋琬费袆姜维传》中有如下记载:
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 , 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 , 后事当付于琬 。”
丞相亮南征还 , 群僚于数里逢迎 , 年位多在祎右 , 而亮特命祎同载 , 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
虽然诸葛亮对姜维也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的赞语 , 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姜维降蜀仅六年 , 年不过三十三岁 。论资历、威望根本不可能代替诸葛武候主持蜀汉大局 。而从《三国志》中的记载可以看出蒋琬、费祎在诸葛亮心目中的地位是旁人所无法企及的 。尤其是蒋琬 , 已经是诸葛亮推荐给后主刘禅的接班人了 。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最优秀的政治家之一 , 他不会不明白治理国家靠的绝不仅仅是能征善战的将军 , 更应该是像他那样文能定国、武能安邦的全才 。而在文与武之间选择 , 他只能选择更加精通政治的蒋琬、费祎 , 而不可能是年轻气盛的姜维 。
姜维主持蜀国时已经是诸葛亮病逝十九年以后了 , 从三十三岁到五十二岁 , 经历了十九年的磨难和锻炼 , 姜维依旧是一个勇敢而纯粹的军人 , 而不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 。虽然在和郭淮、邓艾等魏国主将的较量中 , 他几乎始终处于下风 , 那是和当时蜀国兵少将寡、后主昏庸的现实是分不开的 , 但他的勇敢和军事才能还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但是 , 在我对姜维喜爱的同时 , 我必须无奈地承认 , 他的才能和诸葛亮是无法比较的 , 尤其是在政治上他几乎没有任何作为 , 他的所有心思基本都放在北伐中原上 , 在政治斗争中出现了令人难以至信的错误 , 竟然会为了躲避黄皓那样的小人物而避祸沓中 。由此可见 , 姜维的失败并不是输在了军事才能 , 而是他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像诸葛亮那样基本做到政通人和 。如果诸葛亮真的在临死前将一切交给姜维 , 以姜维气壮山河的性格 , 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北伐 , 更加没有心思考虑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 。而诸葛亮六出祁山尚且因为刘禅听信谗言 , 李严谎报军情等内乱而劳而无功 , 何况姜维 。
而恰恰是由于这样的原因 , 姜维才是三国时代最令我喜爱的人物 , 因为他的生命充满了波折与无奈 , 但却从未放弃过对未来的渴望 。费祎对他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 , 丞相犹不能定中夏 , 况吾等乎!不如且保国治民 , 谨守社稷 , 如其功业 , 以俟能者 , 无为希冀徼幸 , 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 , 悔之无及”(《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六》) 。面对这样不思进取的上司 , 姜维没有自报自弃 , 依旧利用手中不足万人的部队多次与魏军较量 。他曾说:“人生如白驹过隙 , 似此迁延岁月 , 何日恢复中原乎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七回》) 。就是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 , 我觉得无论他的才华如何 , 事业是否成功 , 只要执着于梦想 , 不顾艰难险阻 , 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 他就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 一个我值得为之落泪 , 为之景仰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