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门派大师级人物的老子和庄子有什么区别

老子,姓李名耳,根据历史记载他大概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到公元前前470年左右,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 。老子出生在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又名老聃,有传闻说他一生下来毛发就是白色的,所以当地的人称他为老子 。
老子雕塑
老子大约活动在春秋时期,曾经在东周国都洛邑担任守藏史这一职位,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
老子博闻强识,据传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曾经向老子问好并请教问题 。老子晚年时期在函谷关乘坐青牛向西去,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可惜的是《道德经》真迹最后不知所踪 。
《道德经》富含丰厚的辩证法思想 。在现代,老子哲学和古希腊哲学一起形成了人类哲学上的两座不可比拟的高峰,老子也因为他深奥的哲学思想而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哲学之父” 。
【道家门派大师级人物的老子和庄子有什么区别】后来庄子传承了老子的思想,并且和儒家、佛家思想等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 。在道教出现之后,老子被后人尊称为“太上老君” 。甚至从汉代开始,历代皇帝会去河南鹿邑祭拜老子 。
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无为而治",他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老子用“道”来解释万物的演化过程,他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他的思想主张主要体现在在《老子》这本书中 。
孔子和老子的关系
在历史上似乎一向是孔子的名气大于老子,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亦是高于老子 。然而其实这二人到底是谁要高于谁,谁的思想更为世人所认可,更加的伟大,其实也只是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优点 。
孔子像
人们所提出的思想对错与否一向没有什么具体的定义,就犹如语文试卷的作问,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考场上的考生所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理解与阅卷老师的喜好罢了 。所以,对于老子与孔子到底谁胜谁负倒也不必如此的执着 。也只是看人到底是喜欢道家思想多一些还是同意儒家思想多一些 。
况且二人在历史上的关系也算是亦师亦友,这种事情实在是没有必要来分出一个胜负之说 。
年少时期的孔子曾多次请教过老子关于“礼”上面的问题,虽然后来二人因为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而在一次讨论中最终不欢而散 。一个以德,一个以仁;一个是道家的创始人,一个是儒家创始人 。虽然看起来倒也不至于完全相反可终究是不同的思想 。
不过尽管思想不同,孔子与老子二人所提出的思想仍旧是他们留给我们后人的文化瑰宝,是先贤为我们排疑解难所写下的圣贤书 。
老子与孔子的仁与德还是为后人解了困惑,懂了为人之道;了解了何为自然,知道了礼仪悌孝 。
老子的故事
老子有很多故事流传于世,下面我们就说说其中的一个 。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面,记载有孔子向老子求教的事情 。
老子铜像
有一次孔子带着众弟子走到东周时去拜访老子,老子喜欢清静,面对一群“远来之客”,有点不知所措,但他没有怠慢,立即走出门外,向这群人问道:“各位,有何事指教?”
站在首列的孔子见到门前的老者清雅脱俗,知道这个老者就是老子,于是上前恭敬地请求赐教 。
老子最烦繁文缛节,所以对孔子笑了一声,答道:“先生说重了,我没有什么可以教导您的 。不过您如果是不嫌在下舍里简陋,倒是可以闲聊切磋一番,以消遣时日 。”
孔子一贯是比较拘谨的,看到老子的洒脱,他非常向往,不过依旧还是按捺住了心底的想法,以礼行事 。虽然老子的态度非常谦和,但孔子仍然是依照着礼仪行事,点点举动都不敢逾矩,所以显得十分拘束 。两人在屋中谈了一阵,老子便觉得孔子太过严肃,十分无味,于是就对孔子问道:“您千里而来,想要向我讨教所谓的‘礼’,是吧?那么我请问您,您所说的‘礼’,是根据什么而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