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已经投降司马懿为何还要诛灭三族

近日,《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已近尾声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痛下杀手,将曹爽兄弟及其亲信诛灭三族,总共杀掉7000余人 。观众惊呼“司马懿终于黑化”,这与当初“洗白司马懿”的质疑,顿成有趣对比 。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兄弟及其亲信几乎没做任何抵抗,便放下武器,向司马懿投降,表现得相当驯服 。司马懿又曾经指着洛水做出承诺,不杀曹爽等人 。朝廷重臣蒋济、陈泰等人又作了担保 。为何最后,司马懿还是食言而肥,大开杀戒,将曹爽家族杀得干干净净?
一、斩草除根是司马懿的性格
中国有一句名言:“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司马懿的性格从来就是如此 。
有一年,曹魏司空王凌不满司马懿的行径,打算废掉曹芳,另立新皇帝 。事情败露后,司马懿亲自率军前去征讨 。王凌走投无路,只好投降,
王凌感叹:“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凌,何苦自来邪!”
司马懿回答:“以君非折简之客故耳 。”
王凌看到了一线生机,他想试探司马懿是否会杀自己,就向他索要棺材上的钉子 。没想到,司马懿马上派人给他送去 。于是,王凌彻底绝望了,只好服毒自杀,“仰鸩而死” 。
对待敌人不单是冷酷无情,还要斩草除根 。
238年,司马懿率4万军队征伐辽东 。此前,辽东太守公孙度、公孙渊父子,一会儿归顺曹魏,一会儿背叛曹魏,反反复复,让曹魏政权如芒在背 。老是劳师动众、千里迢迢前去征伐,代价未免太大 。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麻烦,司马懿在率部攻克辽东后,进行了血淋淋的屠戮 。
《三国志》记载,司马懿“既入城,立两标以别新旧焉 。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 。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 。”
正是靠这种令人发指、饱受争议的屠戮,让困扰曹魏数十年来的辽东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
二、曹爽势力庞大,容易死灰复燃
回到高平陵之变 。曹爽虽然是曹魏名将、大司马曹真长子,可他完全没有继承父亲的优良传统,智商和情商都极低,表现得更像是一个被惯坏了的纨绔子弟 。所以,大司农桓范才会怒骂:“肥奴!曹子丹好人,生卿五六头肉 。”
这样的纨绔子弟,放下武器后,基本上人畜无害,对司马懿很难构成威胁 。对曹爽而言,他才不会放弃安逸优越的生活,冒着生命危险与司马懿厮杀呢 。因此,司马懿似乎完全没有杀掉曹爽的必要性 。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已经投降司马懿为何还要诛灭三族】然而,曹爽是一个草包将军,不假;可他还有一个势力庞大、枝繁叶茂的家族 。曹爽的亲弟弟曹羲,头脑清晰,很有想法,对于司马懿有潜在的威胁 。曹爽族弟曹训、曹彦,表弟夏侯玄等人,都曾经在军队中担任过重要职务,关系根深蒂固,能量不容小觑 。
此外,曹爽的众多亲信,如丁谧、何晏、邓飏、李胜、毕轨等,特别是桓范,都把持过朝廷重要岗位,稍有不慎,就有兴风作浪的可能 。
更重要的是,当时曹魏皇帝是年少的曹芳 。曹芳是曹爽的亲侄子 。有道是,“同姓才是一家人 。”曹芳的存在,让曹爽有了翻盘的本钱 。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想到这一点都会不寒而栗 。毕竟,他自己都是隐忍了几十年后,才绝地反杀,一击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