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宣宗朱瞻基生命中的三个重要女人都是谁

宣宗朱瞻基,仁宗长子,明朝第五个皇帝,年号“宣德” 。1426年,仁宗朱高炽病逝,朱瞻 宣宗像基以29岁的年龄即皇帝位,时值壮年,精力充沛,又有一定的治国经验,且可以不用 像他的父亲那样在太子的位置上苦苦等待20年之久,可谓恰得其时 。当年成祖曾经预言他是 个“太平天子”,此语果然没错 。虽然宣宗在位仅有10年时间,但他是个守成之君,承继明 朝开国60年来的基业,以自己德政和治道而载入史册,将明朝推向了“仁宣之治”的黄金时期 。
自身:聪颖与勤奋
洪武三十一年(1398)二月初九日,朱瞻基出生在北平 。在他出生的前夕,他的祖父燕王朱棣做了一个梦,梦中太祖朱元璋授予他大圭,上面写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字样 。圭,是古代封建帝王贵族在举行典礼时用的一种玉器 。成祖认为这个梦有特别的寓意,是个吉兆。在朱瞻基满月的时候,朱棣看到他满面英气,与自己梦中见到的样子十分相像,非常高兴 ,对他也是特别的宠爱 。
朱棣夺得天下后在南京登基,朱瞻基随祖母离开北京也来到了南京 。祖父朱棣和祖母徐氏非 常钟爱这个皇孙,对其颇为用心 。朱瞻基自幼聪慧,喜好读书 。永乐五年(1407)四月,他 到了出阁读书的年纪,成祖特命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姚广孝为之讲习经书 。
姚广孝像姚广孝是个很特别的人,至今还流传着关于他的许多传说 。他14岁出家为僧,法名 道衍,向道士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之学,熟读诗书,诗文俱佳 。后来云游嵩山时,著名相士 袁珙(ɡǒnɡ)看到他十分诧异,说他三角眼、形如病虎、嗜杀成性,将来一定是刘秉忠一 样的人物 。(刘秉忠,元朝僧人,随忽必烈征云南,筹建开平城,主持设计元大都,建议以大元为国号 。)姚广孝听说自己会成为刘秉忠一样的人物,正符合自己的志向,非常高兴,立志要做一番事业 。因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择高僧入藩王府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姚广孝因此 得以入燕王府,为朱棣所知 。他密劝朱棣举兵,并在靖难之役中屡出奇策,为朱棣夺得江山 立下不世功勋 。朱棣对他十分敬重,恢复他的姓,赐名广孝,不直呼其名而尊称为少师 。
朱棣让他蓄发还俗,他不肯;赐给他府邸和两名宫人,他拒不接受 。上朝的时候他穿上官服,下朝后就换上袈裟,居住在寺庙中 。当永乐十六年(1418)他病情危重时,成祖亲自到他居 住的庆寿寺看望他,相谈甚欢 。病逝后,成祖辍朝两日,亲自为他的神道碑书写碑文,记述 他的功绩 。
宣宗绘《武侯高卧图》
成祖朱棣以自己最为信任的大臣来辅导朱瞻基,可见对他的殷切希望 。朱瞻基也没有辜负祖 父的期望,学习刻苦,加之天资聪颖,过目不忘 。他还留意古今兴衰、历朝治乱的内容,从 中领会治国的道理 。
成祖朱棣不但任命姚广孝教授朱瞻基,而且他自己也用言传身教来给与他良好的影响,为以 后为国君做准备 。永乐七年(1409),成祖巡幸北京,令朱瞻基同行 。他特意带领着朱瞻基 到田间观察农作物、农具和耕种的过程,到农民家里看他们的衣食住行,并写了一篇《务本 训》给他,让他知道农业是国家根本的道理,治理国家必须体恤农民 。
永乐八年(1410),朱棣亲征蒙古,指定尚书夏原吉辅佐朱瞻基留守北京,学习处理日常政务 。当时南京是京师,北京称行在,虽然同样设有各种官署,但是处于草创阶段,还很混乱 。夏原吉每天早上辅佐朱瞻基处理政事 。面对各衙门的庞杂事件,夏原吉总能口答笔书,从容不迫,井井有条,处理好深入漠北的成祖朱棣和远在南京监国的太子朱高炽交办的各项事 务 。有这样能干的大臣辅佐朱瞻基,相信他一定会从中积累许多处理政务的经验 。后来夏原 吉又侍从朱瞻基深入乡野村落,体察百姓疾苦 。成祖对夏原吉很满意,在朝堂上指着他和蹇 义对朝臣说,这是高皇帝(太祖朱元璋)给我留下的贤臣,要想知道古代贤臣的样子,眼前 的两个人就是 。此后,朱瞻基多次在夏原吉的侍从下往返于两京之间,其间经常谈论治国方 略,从夏原吉那里获得了许多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