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令朝鲜膜拜千年直至今日的大唐名将竟是他!

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朝鲜半岛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 。千百年来他们曾书写汉字,沿用中国中原王朝的纪年、礼仪,甚至是政治制度,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也曾在这里打下深深的烙印 。但随着朝鲜半岛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开始逐步去“中国化” 。
但鲜为人知的是有一座唐朝名将的庙宇竟然在民族性极强的朝鲜境内屹立千年之久,这座庙宇位于朝鲜境内的新义州,至今仍然香火不断,它所供奉的就是曾经跨海东征的大唐名将白袍薛礼 。时下关于薛礼的电视剧、小说非常之多,那么真实中的薛礼是什么样的人呢?朝鲜人又为何会为他立庙?
据文献记载,薛礼字仁贵,614年出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虽然薛仁贵出身名门河东薛氏,但此时家道中落,年轻时只得种田为生 。由于生活过的艰辛,薛仁贵一度迷信风水,想改葬先人,被妻子柳氏劝阻,并鼓励他去从军 。于是薛仁贵参加了唐朝征东大军,在将军张士贵的麾下 。
在安市之战中,郎将刘君邛为被一伙高句丽军队包围,情况十分凶险 。但薛仁贵单人独骑,“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救了刘君邛,薛仁贵锋芒初露 。此后高句丽派遣20万大军依山结营,援救安市城 。李世民则调遣大军四面出击,年轻的薛仁贵自恃骁勇,“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唐军大获全胜 。
站在高坡上督战李世民见一白袍小将英勇无敌,便派人询问“先锋白衣者谁?”得知是薛仁贵后非常高兴 。战斗结束后,李世民赏赐薛仁贵“马两匹、绢四十匹”并封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调入禁卫军之中 。唐军撤兵时,李世民对薛仁贵言道:“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
654年的一夜暴雨骤降,山洪暴发,大水直冲玄武门而来 。一时间禁卫军全都四散奔逃,只有薛仁贵一人登门大呼,向宫内告警 。此时的皇帝已是唐高宗李治,听闻警报后急速转移,不一会大水就冲入皇帝的寝宫 。事后,唐高宗十分感激,封赏了薛仁贵 。
658年已经四十多岁的薛仁贵终于再次赢来了出征的机会,他以副将的身份经略辽东,“破高丽于贵端城,斩首三千级” 。第二年他与与梁建方、契苾何力在横山与高句丽大将温沙多门展开激战,战斗中薛仁贵单骑驰入,箭无虚发 。不久后的石城之战中,高句丽也有一名神射手,一连射杀唐军数十人 。薛仁贵依然单人独骑冲之,“其贼弓矢俱失,手不能举,便生擒之” 。不久又与辛文陵在黑山之战中大破契丹,生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 。
661年薛仁贵又奉命征讨天山附近的九姓突厥,临行前唐高宗拿出一副五重厚甲,想见识一下薛仁贵的射箭本领,“仁贵射而洞之,高宗大惊” 。天山之战中九姓突厥派出十几个骁勇善战的在阵前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 。薛仁贵用三箭搞定了一场战争,于是军中传诵“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
666年高句丽发生内乱,薛仁贵率兵攻克高句丽三城、斩首五万 。同时薛仁贵不顾诸将的反对,乘胜率领两千精兵突袭扶余城,杀死敌军万余人 。一时间“扶余川四十余城,乘风震慑,一时送款,”最终668年薛仁贵与李勣大军在平壤会师,高句丽灭亡 。威震辽海的薛仁贵被任命为平壤留守、安东都护 。虽然是占领者,但薛仁贵“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皆欣然忘亡 。”赢得了当地人们的爱戴,这也就是为何朝鲜人至今立庙祭祀他的原因,同时有人考证说朝鲜族人爱穿白色的衣服也和薛礼的白袍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