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上幸存的铁掌水上漂:冰海泡6小时未死

金庸先生用他的武侠小说描述了一个虚幻而精彩的世界 。于是,少年时常常冥想,若是青翼蝠王到抗日战争中充当侦察兵,或者老顽童周伯通去参加奥运会,将会演绎出怎样的传奇 。这仅仅是冥想而已 。然而,现实世界偶然也会真的出现大侠们的惊鸿一闪 。比如,近来颇受关注的太平轮失事中,便曾经有一位“铁掌水上漂”的身影 。
“铁掌水上漂”是《射雕英雄传》中南宋武林高手裘千仞的绰号,此人忽正忽邪,以轻功和掌法称雄一时 。太平轮上,难道也有这样的人物?
瞠目结舌
澳大利亚救援水兵不敢相信这“最后一个活人”
最早提到太平轮上有一位“铁掌水上漂”式人物的,是前往救援的澳大利亚水兵 。
太平轮事件本身对大众来说已是耳熟能详 。近来,吴宇森的《太平轮》上部开始上线播放,尽管褒贬不一,却唤起了人们将目光重新聚焦1949年1月28日发生的这起重大海难 。那一天,满载人员和物资的太平轮,延迟了几个小时以后从上海开出前往基隆,却不幸在舟山群岛海域与迎面而来的客货轮建元号发生碰撞,导致两船先后沉没 。离得最近的澳大利亚驱逐舰瓦伦蒙加号闻讯紧急赶来救援 。但因为海难在寒夜中发生,搜索困难,水温太低,导致最终一千余名本为躲避战火而登上太平轮的乘客只有三十余人被军舰救起,加上得到附近渔民救助逃生的,幸存者总共不过五十余名 。太平轮事件也因此被称为“东方的泰坦尼克” 。
或许由于电影《太平轮》开机时的先期宣传影响,澳大利亚《海军新闻》杂志在2013年2月出版的第56期刊登了一篇名为《在残骸中搜寻》的回忆文章,由直接参与者达乌·莫里准尉追忆了当年瓦伦蒙加号救助太平轮遇难者的经历 。
这篇文章写出了救援行动的艰难:
“我们是在从日本佐世保基地出发,穿越东中国海的途中,于1点45分接到了太平轮发出的SOS报警电报 。”
“瓦伦蒙加号用三个小时才赶到遇难地点,并用它装备的20英寸探照灯在海面上进行搜寻,可惜,在最初的寻找中除了一只油桶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漂浮物 。”
“铁掌水上漂”卢鸿宾
“直到6点30分,我们的探照灯才发现在两英里以外的海面上有一些物体,后来被证实是救生筏和船上的残件 。已经八十二岁的前瓦伦蒙加号水兵里斯·吉尔伯森回忆,该舰是跟踪一条油迹和零散的漂浮物,最终找到落水的那些乘客的 。‘一个我们的水手发现了一艘救生筏,上面有八九个孩子,可惜,他们都已经被冻死了 。’吉尔伯森说,‘我们没法对他们作更多的事,因为救援那些活着的人是更重要的事情 。’”
“吉尔伯森回忆有一个女子被打捞上来的时候还是活着的,但很快就在船上死去 。‘最后我们只得给她举行了海葬 。’‘我们将她装在一只帆布袋中,从侧舷投入海中 。’”
早在太平轮刚刚沉没,关于这次海难的报道已经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报刊之中 。关于这次救援中所见到的悲凉景象,在这些文章中也举处可见 。1949年1月31日的《悉尼晨报》曾以《救援中的惊魂一幕》为题如是报道:“哈林顿舰长指挥驱逐舰一连几个小时在沉船的碎片和油迹中搜寻,希望找到幸存者 。”“出身于新南威尔士的水手长伯纳德·斯科特救起了一名少女,她紧紧地抱着一根泡在油污里的木杆达几个小时 。”
像这名少女一样活下来的幸运儿太少了,根据澳大利亚水兵的回忆,第一个遇救者是在沉船四个小时后才被救上来的.绝大多数幸存者遇救的时候已经完全冻僵,得以存活实属幸运 。1月正是东海最为寒冷的季节,和泰坦尼克号一样,大多数遇难者不是死于溺水,而是被低温夺去了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