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女之间定情的12大信物

在中国古代,定亲是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仅次于正式结婚的社会性的重要礼仪 。定亲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却常有用信物来定情的做法 。或者是家中祖传的某种小物件、本人精心选购的某种纪念品等 。不管信物是否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它一定和自己有特殊的关系,赠上了信物,犹如呈上了自己的心愿,表明自己将终身不移其志 。下面,为大家介绍古代10种常用的定情信物 。
同心锁
伉俪曾盟金石约,生死誓结同心锁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善良的女孩和的忠厚的后生相爱了,可是做商人的父亲不想让女儿过穷苦的日子,偏偏把她许给官家的公子 。婚期来临的时候,后生勇敢地抢出 了新娘逃到了山里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之际,他们挽着手从山上飞身跳了下去,后人寻找它们的时候只发现了两把锁在一起的石锁 。
这是一个美丽的寓言,一个虔诚的祈愿,一个永恒不变的承诺 。将一对相爱的恋人名字刻在锁上,将两个人的心紧紧地“锁”在一起,默默无语中已经倾注了自已的 爱的同心锁,锁上了,希望一辈子也不打开 。去过黄山的情侣们一定不会忘记买一把同心锁,锁在山上,然后一起把钥匙扔进深渊 。
红豆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 。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 。
红豆作为相思寄托之物,古已有之 。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豆,会求得爱情顺利;婚嫁时,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鲜红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心连心白头到老;结婚后,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颗许过愿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
梳子
结发同心,以梳为礼
我国古时候,送梳子代表私订终身,有一辈子都要纠缠到老的意思 。
女子出嫁前,家人为其梳头时也有云:“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的美好祝愿,也有爱意的传递 。因此,不少地方有了情人之间送梳子的习俗 。
罗帕
帕出佳人分外香,天公教付有情郎
罗帕是较为私密的东西,古代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的缠绵之意 。“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伫立于万花从中,借着帕角的飘忽,暗送秋波,既掩去露齿的尴尬,又平添了几分娇媚,让人怜爱之意顿生 。
再加上这个“道具”质地轻,使用频率高,特别容易掉落,古代的典故中,不少青年男女都是通过拾到罗帕而认识,随后相恋 。
【古代男女之间定情的12大信物】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 。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礼记.内则》记载,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 。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
《晋书.贾午传》中记载了贾充的小女儿贾午与她父亲贾充的幕僚韩寿相恋的故事 。幽会时贾午以西域的香料相赠,不料上朝时韩寿身上的香味被贾充察觉,他猜到了事情的原由以后没有责怪女儿,而是让女儿嫁给了韩寿,并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这西域之香应该由贾午装在自己亲手做的香囊里相赠,才不算辱没了贵重礼物和女儿家的一番情意 。
玉佩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玉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诗经》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句 。古人给美玉赋予了那么多人性的品格,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仍将谦谦君子喻为“温润如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