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当年代徐志摩向林徽因求婚!徐志摩与林徽因

徐志摩甚至向老诗人吐露了自己对一位叫林徽因的北京姑娘的暗恋 。以至泰戈尔见到林徽因本人后 , 都忍不住想扮演中国神话里的月老 , 替心有灵犀的一对青年男女牵起红线 。泰戈尔倚老卖老 , 很仗义地替志摩去做徽因的“思想工作” , 可惜一番好心最终并未促成好事:少女的情怀像深潭般矜持 , 没有答应 。
诗人徐志摩:“求婚不如求不成”
海宁是诗人徐志摩的故乡 。一九二三年九月二十八日 , 农历八月十八 , 海宁人祭奠潮神伍子胥的日子 , 徐志摩邀约了胡适、陶行知、朱经农、马君武、汪精卫等一班名流来海宁观潮 。众人在斜桥下火车 , 上了志摩早已租好的水网船 , 走十几公里水路 , 投奔观潮胜地盐官镇 。他们一边欣赏两岸的江南水乡风光 , 一边还吃了一顿饭 , 是富有地域特色的船菜 。这桌船菜的菜谱 , 在谁的回忆录中被记载下来:小白菜芋艿 , 鲜菱豆腐 , 清炒虾仁 , 粉皮鲫鱼 , 雪菜豆板泥 , 水晶蹄膀 , 芙蓉蛋汤……据说吃得胡适他们赞不绝口 。
食物再好 , 留给人的记忆终究是短暂的 , 更令人难忘的则是就餐时的氛围乃至谈笑 。有人先问经农:“什么事这样得意?”精卫说:“结婚吧!您得请我们吃喜酒 。”行知说:“比结婚还好 。”精卫说:“那么是生儿子了 。”徐志摩说:“生儿子不如结婚 , 结婚不如订婚 , 订婚不如求婚 , 求婚不如求不成 。”精卫所猜 , 是一般中国人之心理 , 徐志摩所说 , 则体现了诗人的“另类”态度 。
陶行知根据这次“船宴”的笑谈写了一篇《精卫与志摩的喜事观》 , 发表在《申报·自由谈》上 , 有所感叹:失了恋才写得出好诗来 , 歌德失掉夏绿蒂而《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却占据了普天下青年们的心灵 , 徐志摩知道这个道理却不能终身奉行:小曼答了一声Yes之后 , 诗神便向徐志摩不告而别了 。他当然还会做诗 , 只是没有从前的那么好 , 这在爱读诗的人们看来是何等重大的一个损失啊……
一段诗酒唱酬的文坛佳话 , 使海宁的美景进入我的想像 , 使大半个世纪前那一班兴高采烈品尝海宁船菜的各色名流 , 进入我的想像 。他们的交谈 , 既像醉话 , 又耐人寻味 。我渴望在海宁大醉一场 。不是醉在床上 , 而是醉在船上 。醉在以筷子为楫、以汤勺为桨、以酒杯为罗盘的船上 。醉在有状元红、女儿红乃至船菜供应的乌篷船上 。当然 , 最好醉在徐志摩接待胡适、陶行知等人的那条船上 , 或他迎娶陆小曼的那条船上(海宁徐志摩故居曾燃亮过志摩与小曼的洞房花烛夜)……
海宁硖石干河街中段的那栋中西合璧式小洋楼 , 是特意为徐志摩与小曼结婚而建造的 。徐志摩深爱此屋 , 称其为“香巢” 。内有眉轩 , 徐志摩亲热地称小曼为眉并纵情谱写《爱眉小札》的地方 。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于1924年访华 , 估计留下过不少照片 , 刊登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大小报纸上——可我只记住了其中的一幅 。那是他4月23日抵达北京后拍摄的 , 画面呈众星捧月之势:以白发、白胡须的老诗人为中心 , 其余人物分别是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及其父林长民……他们的身后是密集的树丛与花盆 。仅仅依靠这模糊的背景 , 无法确切地辨别摄于什么地点 。是故宫、西山 , 还是北大校园?都有可能 , 总之是在北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