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秦始皇陵的不能挖的八个理由:震惊国人!

导读: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 。许多奇怪的事情困扰的挖掘工人,下面就跟小编去看看吧!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 。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 。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
一、能不能建造一个跨度500米以上的大棚?
先看第一个不能挖的前提,即秦始皇陵的封土也就是民间说的坟有多大规模?《汉书·楚元王列传·附刘向传》上说:“其高五十丈,周回五里有余 。”秦时一尺约为现代23厘米,五十丈即约115米 。秦时一里为414米,五里约为2070米,这大概就是秦始皇陵当初的规模 。可是经过两千多的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剥削,现存的封土比原来的封土缩小了 。前几年秦俑考古队为了了解原来封土堆积的实际大小,进行过钻探 。发现原来的封土基础部分,近似方形 。周长与《汉书》说的“周回五里有余”的数据相近,为2000米,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 。这样的话,我们在发掘前首先应当建造一个跨度不能小于500米的保护大棚,如果不能建造500米跨径的大棚,挖掘秦陵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
众所周知,秦陵的结构是由地表下面的地宫和地表上面的坟构成的,人们最关注的首先是随葬宝物的地宫 。可挖出地宫,那总得先得挖掉地面上的坟 。如果挖掉坟,既不能用炸药炸,还不能用推土机推,更不能用挖掘机掏 。也就是不能快挖,只能慢慢挖,否则挖坏了文物算谁的?一点点挖,就需要漫长的时间,就要历经春夏秋冬,就要避风遮雨,就要像挖兵马俑坑那样,先搭个大棚,既有利发掘,又可以保护出土物 。否则,即便人能够在露天作业,可挖出的地宫怎么办?难道要它冬天被一场场大雪掩埋?夏天被一次次大雨灌成水泡子?
那大棚搭建得小点行不行?可不可以在封土上立几根柱子支架,缩小技术上无法解决的跨经难题呢?回答是否定的 。柱子立在坟上,怎么去掉全部的封土?即便退一万步可以立柱,那地宫挖出来后到处都竖着大柱子,地宫完整的平面如何保证?何况现有坟下面的土质状况又是不是存在符合立柱子的条件呢?所以,这就一定要建造一个跨径500米以上的大棚子了 。目前世界上有没有500米跨经的房屋?我不太清楚 。但单跨超过500米的桥梁,却已不在少数,如上海卢浦大桥就有550米,重庆朝天门大桥也有552米等 。这都表明,现代技术已经具备建造大跨径梁架的能力 。问题是如果真能建造这样的大棚,即便实现了把整个坟都建到大棚里去的目标,那封土是挖掉还是不挖掉呢?
二、挖掉了坟会使秦陵地面景观消失
挖掉了秦陵地面以上的坟,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秦始皇陵的地面景观就会消失 。秦始皇陵没有了坟堆,如何能让人感受秦陵恢弘的全景?如何让人感受建造如此工程的艰辛与伟大?如果不挖掉坟,而用大棚把秦陵“包”起来,那这个新建的大棚又如何与陵园景观以及周围山峦协调起来呢?有人说,既然在封土上面搭建大棚有难度,那就在陵上找到墓门,往下挖一个洞,一直接挖到地宫不就得了?那么,地宫在哪?又有多深呢?前两年考古探测发现: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坟堆顶台下,距地面约35米深,地宫约相当于一个准足球场那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