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刘武周势力:李世民千里追敌收复河东

刘武周雄踞代北(今山西代县以北,包括内蒙古部分地区),依靠突厥的支持,伺机南下夺取晋阳(今山西太原),割据河东(今山西) 。
民心尽失河东陷落
晋阳由唐高祖李渊的小儿子李元吉留守 。李元吉有两大爱好:一是打仗,让自己人和自己人真刀真枪地玩打仗的游戏,他坐在城楼上看热闹;二是打猎,赶着马车在老百姓的田地里追逐鸟兽,或者在大街上用箭射人 。
李元吉不得人心,刘武周等来了夺取河东的机会 。619年3月,刘武周派大将宋金刚领兵5万攻占了晋阳以南的榆次、介休二城,然后北返围攻晋阳 。
自称最爱打仗的李元吉被兵临城下的敌军吓得屁滚尿流,赶紧派人向长安的皇帝爸爸求救 。李渊命尚书右仆射裴寂率8万大军驰援 。裴寂根本不是带兵打仗的料,一仗就被宋金刚打得溃不成军,向南逃入晋州城(今山西临汾),再也不敢出来 。
听说裴寂8万大军都被打败,李元吉再也坐不住了 。9月16日夜,他放弃坚固的晋阳城,率领精锐部队保护着自己的妻妾向长安逃去 。城内守军开城投降,晋阳失守 。
宋金刚继续南下,相继攻陷了晋州、绛州(今山西新绛)、浍州(今山西翼城)等地,兵锋直指关中的门户潼关 。
进兵柏壁算敌粮道
仅仅数月时间,李唐并不算大的江山已有半壁陷入敌手,李渊大受震动,写信向次子秦王李世民征求意见:“刘武周兵锋太盛,我军很难与之相争 。不如放弃河东,严守关中 。”李世民坐镇长春宫(今陕西大荔),一直密切注视着河东战局 。他回信说:“晋阳城池坚固,屯有10年的军粮;河东物产丰富,每年供给京城无数的粮食;况且这里是大唐的发祥之地,更不能丢失 。我定当歼灭刘武周,收复河东失地 。”看到李世民信心十足,李渊又振作起来,下令关中所有军队齐聚长春宫,由李世民率领,赴河东迎敌 。
【击败刘武周势力:李世民千里追敌收复河东】10月28日,李世民率军自龙门关(今山西河津西北)东渡,进屯柏壁 。柏壁城背靠丛山,南面汾河,不仅易守难攻,而且水源可靠 。唐军在营前挖下5道深壕,做好防御准备 。
河东各地经过两军多次掳掠,官府的仓库已经为之一空 。李世民随军所带粮食不多,派人四处张贴安民文告,出高价从民间购粮 。百姓见李世民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纷纷带着粮食向柏壁迁移,唐军暂时缺粮的问题得以解决 。不久,永丰仓(今陕西华阴)的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李世民在柏壁稳稳地扎下了脚跟 。
听说李世民领兵来到,宋金刚率大军冒雪逼近柏壁 。李世民与大将秦琼登高远望,发现在茫茫大雪之中,敌军阵容齐整,丝毫不乱,不觉暗暗吃惊 。他问秦琼应当如何应敌 。秦琼说:“我有一策,可使敌军不战自退 。”李世民心领神会,忙说:“将军先不要说 。本王也有一策,你我将各自计策写在雪地上,看是否相同 。”两人转过身,抽出宝剑,在脚下各写了两个字 。回身一看,二人都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
雪地里赫然留下四个大字———“粮道”,“粮道” 。
两军斗智宋兵败退
宋金刚兵锋正盛,李世民严防死守,谁也不敢贸然进攻,两军在柏壁的相持,已经变成了粮食补给的较量 。谁能保证自己的粮道畅通,又能控制对方的粮道,谁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
宋金刚的大营内,各路将领正围坐在火盆旁召开军事会议 。宋金刚首先发话:“李世民想依靠充足的粮食供应与我军长期相持,这对我们十分不利 。
我军的粮草全靠晋阳供应,两地相距千里,道路崎岖,更为严重的是,处于我军粮道上的浩州城(今山西汾阳)至今未能攻下,一旦粮道被唐军截断,我军的处境将会非常危险 。”尉迟敬德说:“柏壁以南现有两路反唐兵马,一个是夏县的吕崇茂,一个是蒲坂(今山西永济)的王行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