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秘史:唐太宗最喜欢的女儿之晋阳公主李明达

晋阳公主简介:
晋阳公主(约633年-644年),其名于史无载,字明达,乳名兕子 。是唐太宗最为喜爱的女儿,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后,被唐太宗带在身边亲自抚养 。
晋阳公主为人聪慧善良,性情温和 。每次李世民因故发怒,她都能明晓父亲心理,慢慢劝解,对大臣起到了很好的庇护作用 。
由于自幼由李世民亲自带大,晋阳公主学了一手好书法,尤其是飞白 。她所写的飞白书和她父亲的相比,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
晋阳公主十二岁时因病去世,唐太宗十分悲痛 。晋阳公主入葬后,下令在公主墓旁营建佛寺为女儿追福 。
这一天是贞观十六年七月三日,地点是长安太极宫,立政殿外的虔化门 。
年仅14岁的晋王李治离开立政殿去上朝,同胞妹妹晋阳公主却依依不舍,一直送他到虔化门 。聪明的晋阳察觉到了这一次哥哥的离开与以往并不一样,哥哥不再只是单纯的外出,而是穿着朝服要上朝列于朝臣之中了——哥哥已经长大了,就要离开自己了 。而一想到自幼朝夕不离的哥哥不能再时时刻刻陪伴着自己,年幼的公主不禁泪眼婆娑地对自己的耶耶说道:“哥哥现在也要和大臣们一样站班,不能再留在宫中了吗?”唐太宗听到女儿这么说,顿时也为之老泪纵横 。
少年李治与年幼的晋阳公主这一依依惜别的场景,被史官收录于《唐会要》与《新唐书·公主传》等史书中 。那么晋阳公主缘何如此依恋自己的兄长,唐太宗又是为何忍不住潸然泪下呢?这一切,就要从头开始说起了 。
晋阳公主字明达,小字兕子,长孙皇后所生 。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夫妻二人鹣鲽情深,唐太宗对长孙皇后所生育或抚养的子女更是疼爱非常,各种偏爱的事迹在史书上数不胜数 。但当晋阳公主还在孩提时,长孙皇后就病逝了,唐太宗痛失23年来相濡以沫的妻子,悲恸之下做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举动——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所生的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 。于是《唐会要》上就此留下了这样一笔令人瞩目的记载:“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 。”试想中国上下五千年出过多少位皇帝,又册封过多少位公主,却从来没有第二位公主能够如同晋阳公主这般亲自被皇帝抚养长大 。
但唐太宗对这个女儿的宠爱远远不止于此 。众所周知,晋阳乃是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唐高祖李渊就曾说过:“朕起义晋阳,遂登皇极 。”《旧唐书·地理志》中亦记载:“北京太原府……领晋阳、太原、榆次、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社十六县 。”而晋阳这么拉风的封号,就这样被唐太宗封给了自己的女儿 。
而唐太宗常常将宝贝女儿带在身边,不仅没有增添麻烦,反而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 。比如在唐太宗手把手的教导下,晋阳习得了一手飞白体,小小年纪就能写出风格遒劲的字体,甚至拿给周围的人看,大家都分辨不出哪个是皇帝写的哪个是小公主写的 。
又比如晋阳看到父亲对大臣们发火了,便上前娇声劝解,而唐太宗看着女儿与妻子几乎是如出一辙的小模样,立马没了火气,因此朝中大臣们无不对小公主感到由衷的喜爱与感激 。
事实上不仅晋阳公主敢常常在父亲怒斥大臣的时候抓住时机为他们徐徐辩解,同样自幼在父亲的膝前耳濡目染的晋王李治也敢在父亲大发雷霆欲斩苑西监穆裕时大胆进谏,唐太宗对此不仅不以为忤,反而得意地认为这就是儿子从小跟着自己耳濡目染的结果 。
正因为兄妹二人在唐太宗的膝下朝夕相处,感情十分深厚,所以当李治离开立政殿前去上朝时,晋阳公主是依依不舍地送了又送,最后只得泪眼婆娑地和哥哥挥泪告别,这样伤感的一幕连唐太宗见了,都忍不住老泪纵横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