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文宗咸丰帝是如何争得皇位的?咸丰帝继位之谜

咸丰帝是如何争得皇位的?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 清王朝自顺治帝入关之后的第七位皇帝 , 因他即帝位后的年号为咸丰 , 史称咸丰帝 。咸丰帝20岁登极 , 在位11年 , 31岁病死 , 他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後一位皇帝 。他登基不久就发生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 之后又有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 , 他在重大事件面前无所决策 , 迷于酒色 , 荒废朝政 , 宠爱叶赫那拉(即后来的慈禧) , 误国殃民 , 留下千古遗憾 。他在历史上被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 。唯一的得意之处 , 就是巧智争得皇位 。
话说咸丰帝的父亲道光帝到了晚年 , 渐感身体大不如前 , 于是决定皇储问题迫在眉睫 。道光帝重点把选择对象放到了孝全成皇后所生的四子奕詝和静贵妃所生的六子奕哥俩年龄相仿 , 同在书房读书 , 共同习武 , 倒也两小无猜 , 关系融洽 。可是哥俩异母同父 , 性格迥然不同 , 材质各有千秋 , 所以让道光帝一直犹豫不决 , 始终拿不定主意 。但作为哥俩 , 都希望自己能继承皇位 , 彼此间开始了或明或暗的竞争 , 少时的那种赤诚相见的时候一去不复返了 。哥俩竞争过程中 , 他们的老师们也适时地参与进来 , 为自己的学生出谋划策 。
一年春来到 , 道光帝“校猎南苑 , 诸皇子皆从 。”道光帝与皇子们个个兴致勃勃 , 兴趣盎然 , 开弓放箭 , 争先恐后 。校猎结束后 , 数六子奕而四子奕詝则一箭未发 , 道光帝心中纳闷而询问他是怎么回事 。奕詝认真地回答道:“时方春 , 鸟兽孳育 , 不忍伤生以干天和 。”道光帝听后大喜 , 心想:才是有道明君的话呀!这次事件给了道光帝立储的偏向 。
道光立储与封亲王朱谕
又有一次 , 道光帝需要尽早作出最终皇储的决定 , 于是通知奕詝、奕的老师卓秉恬告诉他:“如果皇上有何垂询 , 要知无不言 , 言无不尽 。”然而 , 四皇子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则不同 , 他告诉奕詝:“若谈古论今 , 条陈时政 , 你的才识绝不如六爷 。只有一个办法 , 如果皇上自言老病 , 将不久于此位 , 你就只有伏地流涕 , 以表孺慕之诚就行 。” 奕詝按照杜老师的指点 , 果然有效 , 道光帝认为他仁慈孝亲 , 心中大悦 。
于是道光帝最终决定立四子奕詝为储 , 并于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946)按照老祖宗密匣立储的规矩书写立储密旨:“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 , 皇六子奕为恭亲王 。
那么历史上的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恭亲王奕(1833~1898) , 道光帝六子 , 咸丰帝异母弟 。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名王重臣 , 洋务运动的领导者 , 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 , 建议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 使清朝外交开始步入正轨并打开新局面 。他积极出谋献策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 挽救清朝的危局 , 迎来同治中兴 。然而他命运坎坷 , 他支持慈禧太后北京政变 , 得到了委以重任的报答 , 但随即而至的是慈禧太后的不安和打击 。尽管后期再无所建树 , 但也算颐养天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