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王安石变法加重了平民的负担

统一天下
参见:陈桥兵变、北宋统一战争、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
五代时期,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军队驻扎在宋州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后改为东京开封府,并设陪都西京 。宋太祖所面临的另外一项事业就是统一全国 。赵匡胤在与赵普雪夜商讨后,决定以先南后北为统一全国之步骤 。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 。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 。太祖一心希望统一全国,还设立封桩库来储蓄钱财布匹,希望日后能够从辽国手中赎买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八月,太祖再次进行北伐 。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留下“烛影斧声”的历史疑案 。其弟赵光义即位后忙于整顿朝政,统一事业暂告停止 。赵光义即位之事颇有疑云,是为“烛影斧声”事件,民间也一直传说赵匡胤是被赵光义害死的 。为确保政权的合法性,赵光义抛出其母杜太后遗命之说,即“金匮之盟” 。
赵光义稳固统治皇位后,继续国家统一事业,先是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及吴越钱氏归降,其后再灭亡北汉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赵光义不顾大臣反对,趁灭亡北汉的余威,从太原出发进行北伐辽国,起初一度收复易州和涿州 。后来赵光义先后逼死太祖之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又贬黜赵廷美到房州,两年后赵廷美就死于谪所 。赵光义长子赵元佐也因为同情赵廷美而被废,另一子赵元僖暴死,最后襄王赵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恒 。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驾崩,李皇后和宦官王继恩等企图立元佐为帝 。宰相吕端处置得当,赵恒才顺利即位,即宋真宗 。宋朝也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赵光义本人附庸风雅,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此而开 。赵光义还喜好书法,善草、隶、行、篆、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尤其是飞白体,宋朝的货币淳化元宝上的字也是他的亲题 。
步入治世
参见:雍熙北伐、澶渊之盟、东封西祀、五鬼用事、宋夏战争、庆历新政、重熙增币
宋真宗上台后勤政治国,北宋由此进入咸平之治 。雍熙北伐后,辽国常在宋辽交界处抢劫杀掠,到景德元年(1004年)终于演变成大规模侵宋战争 。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与辽军相持在澶州城下,辽军被迫求和 。经过几番交涉,两国议和成功 。和约主要内容是:宋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开放边境贸易,双方为兄弟之国 。史称该和约为“澶渊之盟” 。后来,寇准渐渐失宠,宋真宗开始信用王钦若 。王钦若擅长逢迎,深知赵恒希望营造天下太平的氛围,于是极力鼓吹宋真宗封禅 。王钦若本人也与另外一位宰相王旦联手,在各地制造很多“祥瑞”之象,深得宋真宗之意 。
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先后三次封禅 。宋真宗与皇后刘氏无子 。一次宋真宗偶尔临幸刘氏的一名侍女李氏,结果李氏与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产下一子(赵受益),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后来刘氏与另外一名嫔妃杨氏共同抚养这名孩子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宋真宗封泰山、祠后土、祭老子祠之后,于是决定将应天府升格,建为南京 。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宋真宗正式封赵受益为太子,并改名为赵祯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廿日,宋真宗驾崩 。太子赵祯即位,刘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在赵祯成年前代理军国大事 。从此开始了刘太后十六年的垂帘听政时代 。宋仁宗执政早期一直处在刘氏的阴影之下,直到刘氏死后他才得以施展抱负 。赵祯皇后虽是曹氏,但他一直特别宠爱一名张贵妃 。但张氏出身低贱,一直未能成为皇后 。皇祐六年(1054年)正月初八,张氏去世 。宋仁宗竟以皇后之礼处理丧事,并追封为温成皇后,结果出现的一生一死两皇后,可谓旷古未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