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分别讲述了两个什么故事?

嫦娥奔月简介
相传,远古时期,有一个名叫后羿的大英雄,在天下百姓被十日所困扰的时候 。后羿独自一人,登上昆仑山顶,弯弓蓄力,一口气连着射下九个太阳,然后他又命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 。
嫦娥奔月剧照
后羿由于射日,拯救了天下黎民百姓,被天下万民所景仰供奉,后羿也在天下广收徒弟,教授他们箭术 。后来他又娶了五帝之一天帝帝俊的女儿嫦娥,嫦娥当时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正宗的“白富美”,夫妻二人的生活也是非常的恩爱幸福 。
后来,西王母在昆仑山给了后羿一颗长生不死药,吃了长生不死药就可以立刻飞升成仙 。但是,后羿为了不和妻子分离,就没有立即服用,将这颗药交给自己的妻子嫦娥保管 。这件事,被后羿的一个弟子知道了,这个弟子趁后羿出去打猎的时候,就逼迫嫦娥交出仙药 。嫦娥无奈只得吞下不死药,飞升成仙 。
后羿为了纪念自己的妻子,在每年八月十五这天,在后院摆上嫦娥最爱吃的糕点,遥祭嫦娥 。后来这个习俗,就被父老乡亲效仿,逐渐的开始流传开来,这也是中秋节的由来 。嫦娥奔月的结局,在后世还有一种不同的说法 。
传说,嫦娥吃掉不死药,不是被别人逼迫的,是自己主动服食的 。传说,那时的后羿成名之后,开始变得暴戾,搅得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嫦娥为了拯救黎民百姓,就想吃掉不死药,成仙拯救百姓 。但是,成仙后的嫦娥变成了一只蟾蜍,所以后世也将月宫叫做蟾宫 。
课文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后来被改编为小学课文《嫦娥奔月》,这篇课文收录于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 。有两个版本的,一个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课本,一个是沪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虽然课本版本不一样,但是内容都是差不多的 。课文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月神嫦娥
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满神弓,一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拜师学艺 。有个叫蓬蒙的,素来奸诈贪婪、心术不正,也拜在后羿门下 。
后羿得到一枚长生不死药,交给了嫦娥保管,后来嫦娥被蓬蒙逼迫,吞下不死药,飞升月宫 。后羿回到家,知道了事情的始末,无奈只得取出妻子生前爱吃的糕点瓜果,遥寄对妻子的相思之情,
后来,百姓听到这件事情之后,也纷纷取出家中的瓜果糕点,一起祭祀嫦娥,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
这是一篇歌颂嫦娥的美丽、机智、聪明的课文,教会学生们在面对歹徒的时候,要冷静聪明的去应付,切记不可以慌张 。其实,这篇课文还有一个隐藏的主人公,那就是后羿的恶徒蓬蒙,告诫小朋友不可以做那种恩将仇报的事情,后世甚至还将蓬蒙评为,中国古代十大恶人之一 。
整篇课文的故事性、趣味性、教育性都特别的强,是一篇很好的小学语文课文 。
【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分别讲述了两个什么故事?】嫦娥李商隐
《嫦娥》是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作,他通过咏叹嫦娥在月宫中独自一人生活的孤寂场景,来抒发自己的感伤之情 。诗文的前两句描写了屋内外的不同环境场景,渲染出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体现了嫦娥怀思之情;后面两句则是指嫦娥在整夜的痛苦愁思之后心中产生的感想 。全诗基调带有孤寂感,意味深长,意蕴丰满,构思独特,触动人心 。
李商隐 嫦娥
诗文的主要意思是,蜡烛投下的影子深深地映射在以云母矿石制造的屏风上面,而银河缓缓地沉了下去,星辰也逐渐暗淡消失不见了 。嫦娥一个人心中满是后悔,不该偷吃长生不死的灵药结果来到这荒凉的广寒宫 。每天的无聊生活都只是面对着这广阔无垠的碧海蓝天,日日夜夜都在不停地思忆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