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是法正而非诸葛亮( 三 )


计斩妙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 正月 , 刘备南渡沔水 , 于定军山、兴势山山麓扎营 , 与率军前来的夏侯渊部对峙 。当时夏侯渊(字妙才)驻守南线据点走马谷 , 张合驻守东线据点广石 。法正采取声东击西之计 , 让刘备将万余精兵分作十队 , 趁夜轮番进攻广石 。张合率亲兵搏战 , 虽然没有丢失据点 , 但也抵挡不住刘备军的轮番攻击 , 于是向夏侯渊要求增援 。
【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是法正而非诸葛亮】夏侯渊将精兵分拨一半去支援张合 , 自己继续固守南线 。随后刘备派兵偷袭走马谷 , 放火烧毁了曹军阵地前的防卫工事鹿角 , 夏侯渊亲自率四百军士出营救火、修补鹿角 。此时 , 法正看准时机 , 见夏侯渊正处於劣势 , 提议全力进攻夏侯渊 , 刘备于是命黄忠居高临下从后方擂鼓突袭 , 夏侯渊猝不及被黄忠斩杀 , 曹军溃败 。刘备从此占据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 。不久 , 曹操亲征 , 听闻是法正献计取汉中 , 因而感慨不已叹道:“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 , 必为人所教也”。
接下来的战事中 , 曹操虽然兵力占有优势 , 但是刘备敛众拒险 , 终不与曹操交锋 , 曹操积月不拔 , 亡者日多 。夏 , 曹操不得已而引军还 , 刘备遂占据汉中 , 自立为汉中王 , 以法正为(汉中王)尚书令、护军将军 。
去世
魏黄初元年(220年) , 法正去世 , 终年四十五岁 。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 , 一连哭泣数日 。被追谥为翼侯 。
法正年长诸葛亮四岁 , 两人同为刘备股肱(先主传云:诸葛亮为股肱 , 法正为谋主) , 虽然性格和兴趣彼此不同 , 但双方始终能以公事大义为重 , 诸葛亮总理后方政务 , 足兵足食;法正则随军征讨 , 出谋划策 。互相之间能够紧密合作 , 取长补短 。后来刘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 , 群臣大多进谏 , 皆不听从 。章武二年(222) , 大军战败 , 退回白帝 。诸葛亮感叹道:“法孝直若在 , 则能制主上 , 令不东行;就复东行 , 必不倾危矣(若法孝直还在 , 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 , 若随行东征 , 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
诸葛亮对法正善出奇谋十分欣赏 , 陈寿也将他比作魏国的程昱和郭嘉 。但陈寿同时也认为法正品德不佳 , 这一点也与程昱和郭嘉相似:程昱性格急躁 , 喜欢与人结怨;郭嘉不喜拘束 , 行为不检点 。两人虽对魏国功不可没 , 但性格及操守上皆有缺陷 , 这也与法正得意后肆意报复相似 , 故陈寿以此二人比拟之 。诸葛亮曾说过 , 夷陵之战如法正在 , 必定不会失败 。
历史评价
曹操:吾收奸雄略尽 , 独不得法正邪? (《华阳国志》)
孙盛:正务眩惑之术 , 违贵尚之风 , 譬之郭隗 , 非其伦矣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注引孙盛评)
杨戏:翼侯良谋 , 料世兴衰 , 委质于主 , 是训是谘 , 暂思经算 , 睹事知机 。--赞法孝直(《季汉辅臣赞》)
诸葛亮:主公之在公安也 , 北畏曹公之强 , 东惮孙权之逼 , 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 , 进退狼跋 , 法孝直为之辅翼 , 令翻然翱翔 , 不可复制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