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宰相陶弘景的诗作和书法有何特点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人,历经宋、齐、梁三朝,曾经为官,后辞官归隐坚决不再出仕,精通医药、炼丹,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有不少著作传世 。
陶弘景画像
陶弘景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十岁的时候因为看了葛洪的《神仙传》而迷上养生之道 。因此,他小小年纪就才学不凡,声名远播,擅长琴和棋,书法上工于草书和隶书 。
【山中宰相陶弘景的诗作和书法有何特点】等到萧道成当上丞相之后称帝,还没有弱冠的陶弘景就被他先后任命为诸王的侍读,之后担任奉朝请一职,这是一个十分闲散的官职 。当时朝廷的礼仪事务,皇帝和百官一般都是向他请教,可见他深受器重 。不过,陶弘景志不在官场,他虽然和诸王等贵族生活在一起,但他不汲汲于权利和富贵,总是把自己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面,不和外面来往 。
公元492年,陶弘景上书辞职,临行时朝中百官为他设宴践行,因为当时来送的人太多,帐篷和车马都堵住了道路 。之后,他就隐居到来山中去修行,并把那座山称之为茅山,学习道教的符箓炼丹道法等,并且游历名山寻访仙药 。梁朝建立后皇帝几次请他出山都遭到了拒绝,不过还是十分尊重他,时常写信向他询问国家大事,因此陶弘景被称为“山中宰相” 。
陶弘景生性喜欢写作,到了晚年更是如此,主要是道教著作,此外也涉及天文、地理、医药、养生等领域 。去世时已经八十有五,谥号贞白先生 。
陶弘景的故事
陶弘景虽然历经了宋、齐、梁三朝,但一般被认为是南梁时期的人,据说国家取名“梁”也跟他有关 。
陶弘景画像
梁朝开国皇帝萧衍早前就和陶弘景有过亲密的交往,而等到他即位,因为当时国号还没定就来请教陶弘景 。而陶弘景进行了几次占卜,发现结果都是一个“梁”字,他就上书给萧衍,说“梁”有助国运 。于是梁武帝萧衍就把国号立为“梁” 。
当时陶弘景一直在茅山隐居修行 。武帝向请他出山来入朝为官,他亲手写了诏书给他,并且赐给他一条鹿皮的头巾,后来又几次增加聘任的礼物 。可是陶弘景始终是没有答应,他画了一幅画给武帝 。画上有两头牛,一头牛被散放着在吃水草,一头牛戴着金络头,还有人牵着绳子并且用棍子驱赶他 。两头牛,前者是他现在隐居的自己,而后者就是为官后的他,享受富贵但失去自由 。
武帝看到这幅图后,大笑着说:“这个人没有什么尘世的追求,只想要效仿庄子的那只摇尾巴的乌龟,这哪里有可以让他做官为我所用的道理啊?”从此,他不再提起聘任陶弘景做官的事情 。
不过,国家每次遇到大事,梁武帝还是会派人前往向陶弘景询问请教 。他和陶弘景之间,书信的联系一直不断,每个月常常就有好几封 。而武帝每次收到他的书信,都会烧着香虔诚地接过,态度十分恭敬,简直无可复加 。所以当时的人都称陶弘景是“山中宰相” 。
陶弘景的诗
陶弘景是道士,擅长医学养生,但此外,他也是个文学家 。因为他隐居山林,时常游山玩水,喜松涛,观山涧,得见美景自然要吟诗作赋,他的诗歌虽然大部分已经亡佚,但还有部分保留下来 。
《诏问山中何所有诗以答》
陶弘景有一首《诏问山中何所有诗以答》,从诗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他用来回答皇帝关于山中有什么的问题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前两句一问一答,你问山中有什么,我答山上多白云 。而后两句是说,山中美好只能自己来愉悦地享受,没法给您寄送过去 。全诗语言非常简朴,无华美的辞藻,但因此显得自然而又清逸,和思想境界很符合,这也是诗人自己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