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服饰:祭祀要穿华美的礼服黼冕

《论语》有“子曰,禹,吾无间然矣,恶衣服而致美黼(fǔ音府)冕”就是说夏禹平时生活节俭,但在祭祀时,则穿华美的礼服——黼冕,以表示对神的崇敬 。
《商书》有“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 。”的告诫,表示国王有至高的权力 。殷墟甲骨文中有王、臣、牧、奴、夷、王令等文字,表示阶级等级制度已经形成 。《商书·太甲》有“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表明奴隶主贵族穿了冕服举行祭礼 。
以上两例史料,说明夏、商两代已有冕服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又说:“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说明夏商周三代服制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各有变革和发展 。夏代称冕冠为收,殷代名为〓,周代名为爵弁,夏代的冕冠纯黑而赤,前小后大,商代的冕冠黑而微白,前大后小,周代黑而赤,如爵头之色,前小后大,这是后汉蔡邕在《独断》中的说法 。在孔子看来,周代的章服制度是理想完美的 。《周礼·春官》有“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 。”“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 。“王之吉服则兖冕,享先公飨射则〓(bì音蔽)冕,祀四望山川则毳(cuì音翠)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则玄冕 。”说明国王在举行各种祭祀时,要根据典礼的轻重,分别穿六种不同格式的冕服 。总称六冕 。所谓冕服,就是由冕冠和礼服配成的服装 。六冕的内容如下:
①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的礼服):为冕与中单、大裘、玄衣、纁裳配套 。纁即黄赤色,玄即青黑色,玄与纁象征天与地的色彩,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纹 。共十二章 。
【夏朝服饰:祭祀要穿华美的礼服黼冕】②兖冕(王之吉服):为冕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上衣绘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共九章 。
③〓冕(王祭先公与飨射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上衣绘华虫、火、宗彝三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共七章 。
④毳冕(王祀四望山川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衣绘宗彝、藻、粉米三章花纹,裳绣黼、黻二章花纹,共五章 。
⑤希冕(王祭社稷先王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衣绣粉米一章花纹,裳绣黼、黻二章花纹 。希是绣的意思,故上下均用绣 。
⑥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泽坟衍四方百物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衣不加章饰,裳绣黻一章花纹 。
此外,六冕还与大带、革带、韨、佩绶、赤舄(Xì音戏)等相配,并因服用者身份地位高低,在花纹等方面加以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