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作品深受文帝赏识却为何不被文帝重用

《贾谊不至公卿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作 。这篇文章中关于贾谊的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而语言严谨顺畅,是欧阳修比较优秀的文章之一 。
贾谊像
在这篇文中,欧阳修肯定了贾谊的才能,认为他的才华绝对可以超越伊尹和管仲,而他的政治主张也是非常敏锐和现实的,可是汉文帝却不懂的招揽人才,重视人才,使得满腹才能的贾谊倍受打击,最终导致了贾谊郁郁而终,对贾谊的境地表示了痛心和惋惜,也根据文中观点,驳斥了汉书中对贾谊“天年早终而非不遇”的观点认知 。
贾谊十八岁就才名远播,在二十岁时被任命为博士,他的一些意见,常常让大臣们感叹不已,汉文帝也十分的喜欢,贾谊受到重视,将自己的政治主张提了出来,也就是因为这个受到了一众大臣们的敌对,于是在贾谊二十三岁汉文帝提出让他任公卿之位的时候,受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和阻拦,邓通作为汉文帝的宠信,更是出言诬陷,促使贾谊被贬到长沙 。等到汉文帝想起贾谊的时候,已经到了汉文帝七年(公元前173)年,而这次回到京师,贾谊并没有受到预想中被重视重用的情况,反而被询问鬼神之事,并且再此之后才感叹贾谊学问高超,但是在这样的认知中,汉文帝还是被邓通怂恿,让贾谊做了梁怀王的太傅 。这样的怀才不遇最终导致了贾谊的郁郁而终 。欧阳修的《贾谊不至公卿论》阐明的正是这种观点 。
贾谊过秦论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中最著名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散文著作 。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主要内容是从各个方面分析了秦朝的过失和错误的论断,所以名为《过秦论》 。贾谊通过对秦朝失败的总结和教训来作为大汉王朝的借鉴和警告,这也是一片感情和艺术色彩都非常浓郁的文章 。
贾谊像
上篇的内容先讲述了秦朝秦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用排比句的描写手法让文章具有强大的气势 。之后又在对比中总结出秦朝的灭亡主要在于“仁义不施”的原因 。在中篇和下篇中又分体了秦朝在统一之后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后人更没有改变秦始皇之前所犯的错误,也通过描述秦国的最后的危急时刻,指出子婴没有足够能力 。
在西汉汉文帝统治时期的所谓的“太平盛世”之中,贾谊凭借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所潜在的危机 。其实当时的各种矛盾已经日益加剧,封建统治者的地位已经有了随时可以动摇的危机 。贾谊一心关心国家安危,屡次上书陈情,《过秦论》更是他极为用心的一篇 。从总结秦朝过去的失误开始劝导汉文帝居安思危,也旨在为汉文帝的改革和强化政策提供了借鉴 。这是一篇史论散文,将秦朝从兴起到鼎盛最后再到灭亡的过程以及原因呈现在汉文帝面前,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汉文帝有所警戒,进而引起对政治上政策的注意 。
贾谊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是我国汉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博览群书、思想独特,曾经担任博士、太傅等职位,开始时很受汉文帝的赏识,但是后来却被佞臣诬陷,最终落得郁郁而终的下场 。而他还有个著名的小典故,“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发生在他所被重用的期间 。
贾谊图片
汉文帝在位期间,虽然创造了文景之治的强盛安定时期,百姓也非常的富有,但是他同时也是个非常迷信的人,素来喜爱谈论鬼神的事情,若是认真起来便是国家社稷也完全不放在心上 。而贾谊是个非常有名望的学士,他学识丰富,对天地万物无所不精通 。
有一次汉武帝将贾谊招进宫中 。汉文帝在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召见了贾谊,可是在这样郑重其事之后却是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他认为贾谊才思敏捷又博览群书,对鬼神之事肯定也有所了解,而贾谊原本还以为汉文帝的召见是为了国家社稷大事,是为了他才华而对他的重视,可是却完全相反 。汉文帝听说鬼神之事的时候,越听越专心,甚至情不自禁的向前挪动了席子,贾谊“不问苍生问鬼神”也是由来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