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是什么人子产善辞令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子产,名叫公孙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是郑穆公的孙子,郑国公子发的儿子,春秋时期郑国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郑人 。出生年月不详,据记载他死于公元前522年 。他是春秋后期非常有名的政治家,他官职做到了郑国卿,相当于丞相 。
子产青年时就表现出远见卓识 。郑简公元年(公元前565年),他的父亲公子发率军攻蔡,打了大胜仗,郑人都非常欢喜 。他却指出这将导楚国来攻和晋国反击,而使夹在中间的郑国饱受战祸 。果然后面他的父亲在内讧中被杀,郑简公也被挟持到北宫 。子产也是著名的思想家,他是第一个将刑法公之于众的人,他在郑国铸刑书,也就是把法律条文铸造在青铜鼎上,使得郑国上下有法可依,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维护了国家的稳定,是法家的先驱者 。
公元前554年子产担任郑国卿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把法律条文于鼎上,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律 。他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采用“宽猛相济”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 。
【子产是什么人子产善辞令的故事内容是什么】可以说,子产在春秋那个时期是个不世出的人才,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法律上执法严格,在思想上也超前于那个时代 。在他执政郑国的二十多年里,郑国一片欣欣向荣,没有发生大的兵祸,百姓生活也越过越好 。但由于春秋后期的郑国已经沦为弱小鄙国的状态,他的一系列改革只能缓和当时的国内外的矛盾,而不能将郑国发展成为雄霸一时的霸主 。子产对郑国乃至整个社会整个历史的发展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
郑子产有疾
郑子产有疾是出自《左传》的一篇历史故事,主人公当然就是郑子产,从中体现的是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为人处事都应该刚柔并济的思想,不可太倾向与一端 。原文是这样的: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雚)苻之泽 。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与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
文章说的是,郑子产得了疾病,对子太叔说,我死了以后,你肯定能执掌大权,届时你不能实施严厉害民的政策,因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用宽厚爱民的政策才能使人民服从,只有使用宽厚爱民的政策才会让人们爱戴你,拥护你的决策,国家也才会稳固 。没过了几个月子产就死了,在子产死后,子太叔就采取他的建议用宽厚的政策,但郑国出现了很多盗贼,并且聚集起来了,子太叔很后悔,于是采取强硬措施,抓捕盗贼该杀的就杀掉,才使得盗贼势力被遏止 。
孔子也说道:太宽厚的政策会使得人民肆无忌惮,太严苛的政策会让民众收到伤害,只有宽厚的政策和严厉的政策一起使用,相互补充相互调和才能是国家得到稳定 。
其实我们做人也是一样的,性情不能太过于柔软,这样难以决断大事,反而会失去很多机会,也不能太过暴躁,这样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也会伤害到别人的 。我们应该刚柔并济,以一颗宽厚仁慈的心去面对一切,该果断时刻就不能犹豫,这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
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是一篇文章,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是人名,他姓姬,郑氏名侨,据说是郑穆公的孙子 。乡校指的是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古代乡里人娱乐商量事情的地方,不毁乡校就是不愿意不同意毁掉乡校 。包涵着集体主义公共关系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