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枭雄徐树铮是个什么样的人?徐树铮怎么死的

在北洋集团内部,与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张作霖等元老级人物相比,官至陆军次长、国务院秘书长的徐树铮只是个小字辈 。时人有“大徐”“小徐”之谓,前者指徐世昌,后者即指徐树铮 。不过,“小徐”才气过人,足智多谋,是段祺瑞最信赖的智囊和助手,在段氏执政时期,呼风唤雨,权倾朝野,亲手导演了一桩桩在民国史上颇具影响的著名事件,引人瞩目 。由于他飞扬跋扈,为所欲为,以致四面树敌,最终落得未能寿终正寝的可悲结局 。
落第秀才投笔从戎
徐树铮(1880-1925),字又铮,出生于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一个穷儒之家 。父亲徐忠清早年科举拔贡,以设馆授业为生 。母亲岳氏为宋代名将岳飞后裔 。徐树铮天资聪颖,幼承庭训,6岁能读诗,13岁中秀才,17岁获岁试一等第一名 。18岁赴南京乡试,名落孙山 。从此厌倦科举,认为读书人只会钻研八股,于事无补,决心投笔从戎,沙场立功 。
1901年冬天,22岁的徐树铮怀揣一篇洋洋数万言的《国事条陈》,千里迢迢赴济南投奔山东巡抚袁世凯,希望在袁氏手下谋个一官半职 。几经周折,文章被递进巡抚府 。袁世凯看罢,大加赞赏,得知作者是个年轻人,更觉得人才难得 。当时袁正在守母丧,不便见客,便指派道员朱钟琪出面接待 。朱一向以名士自居,目中无人,碰到自尊心极强的徐,话不投机,双方不欢而散 。
回到投宿的旅店,徐树铮闷闷不乐,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 。他打算尽快回老家另谋出路,可是身上所带的盘缠已所存无几,万般无奈,只好一面写信向家里求助,一面替人写字收点润格维持生计 。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 。正当他走投无路时,却意外地遇见了时任山东武备学堂总办的段祺瑞 。当时徐树铮或许还不知道,这次会面将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 。
那天,段祺瑞来旅店访客,正碰上一名少年在厅堂里书写楹联 。时值隆冬,屋外寒气逼人 。段见写字少年穿一件夹袍,气宇轩昂,丝毫没有一般读书人的寒酸相 。观其书法苍劲有力,颇有灵气 。他满心喜欢,便邀请少年到房间谈话 。经询问得知,少年名唤徐树铮,江苏萧县人,来此地投靠无门,正等候家里汇寄路费 。段有意考考对方,请其谈谈对时局的看法 。徐树铮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将《国事条陈》的主要观点详加阐述,最后总结说:“国事之败,败于兵将之庸蹇 。欲整顿济时,舍经武无急务 。”徐的观点和段祺瑞扩充武备的思路不谋而合 。段大喜过望,有心招其到麾下任职,便问道:“你愿意到我这里就职吗?”少年不亢不卑地回答:“值得就便就 。”就这样,徐树铮跟随段祺瑞来到军营,出任总办记室(秘书) 。
1905年,徐树铮被段祺瑞保送到日本东京士官学校学习 。留学期间,他每天闻鸡起舞,钻研兵法 。课余考察日本法政及规章制度,撮录纲要,悉心揣摩,以备回国致用 。1910年秋,年仅31岁的他学成归国,被分派到段祺瑞军营当参谋 。徐树铮自以为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踌躇满志地准备干一番事业 。
果然,凭借精明强干的能力和超强的记忆力,徐树铮很快在军营里崭露头角 。他常常于会客之际,一边阅批公文,一边接电话 。尽管公文像雪片似的堆积案头,但他对所办文电内容过目不忘,处理得井井有条,从无差错 。每逢段祺瑞询问,总能对答如流 。段非常欣赏,称其为奇人 。而徐亦知恩图报,对段忠心耿耿,尽力办事 。
不仅如此,徐树铮运筹帷幄,妙计迭出,令段祺瑞更加刮目相看 。辛亥革命时,段祺瑞在袁世凯面前的几次出色表现,都是徐树铮出谋划策的结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拥护黎元洪为都督,宣布独立 。10月27日,清廷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全面节制陆海军 。袁任命亲信段祺瑞为第二军总统,主持对南方用兵 。当时局势扑朔迷离,是和是战,段祺瑞举棋不定 。这时徐树铮敏锐地觉察到,袁世凯玩的是“一石二鸟”的把戏,便力劝段停止进攻武昌,先与革命党人议和,以便以北压南,以南制北 。段祺瑞深以为然,立即派徐为议和代表,秘密渡江到武昌,与黄兴等人谈判,签订了逼清帝逊位,拥护袁世凯做总统等五项协议 。次年1月,清廷几次御前会议,共和之议被搁置 。26日,段祺瑞领衔拍发逼宫电报 。一声霹雳,清廷慌作一团,宣统帝迅速颁布退位诏令 。这篇电文就是徐树铮在一夜之间拟好的 。